记叙文答题技巧
1.标题的作用:
(1)内容上:概括文章内容,交代时间、地点、点明记叙对象或人物等。
(2)结构:贯穿全文的线索
(3)主旨:点明(揭示)了文章……主题,寄托……感情,奠定全文……感情基调。
(4)手法:设置悬念,运用(比喻,拟人,双关等)修辞手法
(5)效果:引发读者的阅读兴趣,引人深思,营造氛围,引用古诗词(歌词,俗语)富有文学色彩,诗情画意等。
2.标题的含义
(1)表层含义:标题中特殊词语的含义,点明写作对象,概括文章主要内容
(2)深层含义:标题所用的修辞方法(比喻,拟人,象征等)的表达效果
(3)中心:联系全文内容,结合文章主旨分析
3.环境描写作用:
(1)概括环境特点
(2)渲染了什么气氛,烘托人物什么心情
(3)塑造人物性格,铺垫情节发展
(4)开头是环境描写需要分析(1.交代了故事发生的背景,时间,季节特点)
(5)也有可能与其他环境作对比
4.第一段作用:
结构上:(1)开篇点题,统领全文,引出下文。(2)埋下伏笔,为下文做铺垫。(3)设置悬念。(4)与下文形成对比,欲扬先抑或欲抑先扬。
内容上:(1)交代故事发生的背景,时间,地点,原因等(2)交代自然环境和社会背景,描写景物,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心情,为全文奠定感情基调。(4)点明文章中心。
5.结尾段作用:
内容上:写了......内容,表达了......情感
结构上:深化文章主旨,点名题目,总结全文,照应上文,使文章结构更加严谨。
6.中间段
结构:承上启下。承接上文……的内容,引出下文……的内容。
内容:(1)推动情节发展。(2)如果描写的是次要人物,且与文章主要人物在形象和情感上一致,那么就是正面衬托(或烘托铺垫),如果不一致,那么就是反衬。(3)照应前文,为下文做铺垫。
7. 记叙顺序及其作用
倒叙作用:(1)制造悬念,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2)引出下文的……事件或人物。
(3)强调主要内容(4)突出中心思想
插叙作用:(1)写出了……内容(故事内容),交代了……原因
(2)为下文……情节作铺垫;与……形成鲜明对比,突出……
(3)刻画了人物……性格特点,使丰富人物形象更丰满
(4)使文章结构富于变化,避免平铺直叙
(5)推动情节发展,为下文作铺垫或埋伏笔。
8. 人称的作用
第一人称 作用(1)作为文中的线索人物,推动故事情节发展;(2)作为事件的见证人,增强文章的真实感,便于直接抒情和表现主题;(3)显得亲切、自然、便于心理描写。
第二人称 作用:拉近作者与读者的距离,增强亲切感;便于直接抒情,还能起到拟人化的作用。
第三人称 作用:显得客观冷静,不受时空限制,便于叙事和议论。
说明文答题技巧
(一)关于开头段的作用
答题模式:1、一般性开头①引出说明对象,点明说明对象的特征;②引出下文对XX的说明。
2、引用故事、重大新闻事件的作用
①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引起读者的注意和思考.②引出本文说明对象(或说明内容)
3、开头如果是设问句
①设置悬念,激发读者阅读兴趣,引起读者注意和思考②引出说明对象XX或内容;
4、引用古诗文、歌词等:
① 引出说明对象(或说明内容);② 为文章增添文学色彩。
(二)中间段的作用
① 具体说明了......;起承上启下(过渡)的作用;②增强上下文的关联性及其前后逻辑关系。
(三)结尾段的作用
① 强调......(说明对象的特点、功用、意义);② 总结全文,呼应开头,使文章结构严谨;如运用反问或设置悬念
(四)说明文题目的作用
1、内容上:点明说明对象(及特征),揭示说明内容。
2、表达上:① 运用比喻、拟人(或化用诗句、成语)生动形象、新颖别致,吸引读者,激发读者阅读兴趣。② 运用问句,设置悬念,激发读者阅读兴趣。
(二)说明方法及其作用
1.举例子
作用:通过列举…的例子,具体地说明了事物……的特点,使说明更具体,更有说服力。
2.列数字
作用:用具体的数字准确地明了事物……的特点,使说明更具体、准确。
3.引用
作用:①引用故事、神话传说:以……这个生动的故事引出说明对象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
②引用名人名言:用…这句名言说明了事物......的特点,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
③引用诗句:该诗句的引用,增加了文章的文学色彩,写出了事物......的特点,同时又增强了文章的可读性,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
4.作比较
作用:把和……进行比较,突出强调了说明对象……的特点,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5.打比方
作用:把……比作……,生动形象地说明了事物的特点,增强了文章的趣味性
6.下定义
作用:科学准确地说明……(事物)的本质特征。
7.作诠释
作用:具体地解释说明了事物……的特点,使说明更通俗易懂。
8.分类别
作用:条理清晰地说明了事物……的特点,使说明更有条理性。
9.摹状貌
作用:对…加以形象化的描摹,具体、生动地说明了事物…的特点。
(三)、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出题形式:①加点词有什么作用?②加点词能否去掉,为什么
答题模式:首先表态能不能, 然后①加点词表示xx意思,②若去掉则变得xx(或变成xx意思),与实际不符,③加点词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或者:①原句表示Xx意思,②若去掉句子就变成xx意思,与实际不符,③加点词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病句修改和 语法知识
分 类 | 说明及举例 |
名 词 (P13) | 表示人或事物(包括具体事物、抽象事物、时间、方位等)的名称,一般作主语。如“娃娃”“绿萍”“精神”“昨天”“上”等。 |
动 词 (P49) | 表示动作行为、心理活动、发展变化的词,一般作谓语。但有三类动词用法比较特别:一类表示可能、应该、意愿,如“可能”“会”“应该”等;一类表示动作趋向,如“上”“下”“去”“起来”等;还有一类表示判断,如“是”。 |
形容词 (P80) | 用来描摹人或事物的词,一般作定语。如“凌乱”“强壮”“黑”“大”。许多形容词前边可以加“很”“非常”“十分”“多么”“极”等表示程度的词来修饰。 |
数 词 (P97) | 表示数目(包括确数、概数和序数)的词。如“一”“十来(个)”“第一”等。 |
量 词 (P97) | 表示单位(包括事物、度量衡和动作行为)的词。如“个”“台”“条”“米”“千米”“毫升”“次”“回”“趟”等。 |
代 词 (P120) | 代指人或事物的名称,或具有指示作用,或用来表疑问的词,代词也可以作主语。如“我”“她”“他们”“那”“这”“怎么样”等。 |
分 类 | 说 明 | 举 例 |
并列短语 (P114) | 由两个或更多的名词、代词、动词或形容词组成,词和词之间是并列关系,一般没有轻重主次之分。 | 报纸杂志 雄伟壮丽 热烈而粗犷 表扬与鼓励 |
偏正短语 (P122) | 由结构助词“的”和“地”连接起来组成的短语就属于偏正短语,也有不用“的”或“地”连接的偏正短语。 | 这样的地方 好奇地问 一泓泉水 外国朋友 |
主谓短语 (P126) | 先出现一个被陈述的对象,然后陈述这个对象的动作行为、性质特征等,都属于主谓短语。 | 太阳升 老师讲课 小明进门 大家唱歌 |
动宾短语 (P137) | 前边是动词,后边是受动词支配的宾语,二者构成动宾关系。在动宾短语中,宾语主要是回答“谁”“什么”“哪里”等,一般由名词、代词等充当。 | 喷出火焰 看到长城 热爱祖国 安排任务 |
补充短语 (P153) | 前一部分常常是动词或形容词,后一部分起补充说明作用,主要是由动词或形容词性词语充当,但有些补充短语没有“得”字做标志。 | 干得很好 跑得出汗了 升/起来了 放松/下来 |
三、句子的成分(教材八上P85“补白”)
例:他 [给我]拣 <定>了 (靠车门的一张) 椅子。(朱自清《背影》)
主语 状语 谓语 补语 定语 宾语
成分 | 说 明 | 符 号 | 举 例 |
主语 | 表示句子的陈述对象 | 春天像刚落地的娃娃。 | |
谓语 | 对主语动作或状态的陈述或说明 | ____ | 他是一个高而瘦的老人。 |
宾语 | 动作(动词)支配的对象 | 敌人监视着苇塘。 | |
定语 | 用来修饰或限制主语、宾语 | ( ) | (我国的)石拱桥有(悠久的)历史。 |
状语 | 说明地点、时间、原因、目的、方式、结果和伴随状况等 | [ ] | 画眉 [在树林边婉转地] 歌唱。 |
补语 | 对动词性谓语和形容词性谓语起补充说明的成分 | 〈 〉 | 树叶儿绿得〈发亮〉。 |
病句类型精讲练
分类讲解 | 技巧点拨 | 常见对应词及改正 |
1.动宾搭配不当(10年7考) 【例】(2023.5)读诗不仅能够增强精神境界,而且能带来审美愉悦。(“增强”与“精神境界”搭配不当,“增强”应改为“提升”;逻辑语序不当,应该先带来“审美愉悦”,后产生“精神境界”的变化。) 2.主宾搭配不当 【例】(2017.4B)在中国倡导的“一带一路”的影响下,中亚各国之间的交往日益密切,经济发展模式也出现了新的增长点。(“模式”和“增长点”搭配不当,应将“增长点”改为“转变”。) 3.主谓搭配不当 【例】运动会上,老师和同学们的目光和掌声一下子都集中到主席台前的旗杆上。(“掌声”和“集中”搭配不当,应删掉“和掌声”。) | 看主干:画出句子的主谓宾,看三者之间能否两两搭配。 看动词:动词使用不当,容易造成主谓、动宾搭配不当或宾语残缺。 看并列词:看并列短语是否顾此失彼,犯前后搭配不当的错误。 | 常见的动宾搭配错误及改正: 培养……水平 →培养……能力、提高……水平 提高……态度→ 提高……成绩、改变……态度 引起……赞誉→ 引起……反响、获得……赞誉 注意:动词“看、听到、浮现”等引导的并列短语要前后搭配,不能顾此失彼。 |
4.一面对两面搭配不当 【例】(2022.4B)广大青年崇德向善,不仅关乎其人生道路能否走得正、走得远,更关乎整个社会能否风清气正、和谐友爱。(后两个分句中出现了两面词“能否”,而第一个分句中没有与之对应的两面词,应在“崇德向善”前加上“能否”。) | 看两面词:句中出现“好坏”“能否”“是否”等两面词时,要注意是否犯了一面对两面搭配不当的错误。 | 常见两面词:能否、好坏、是否、成败、优劣、高低、大小、快慢、得失、能不能、有没有 |
5.关联词搭配不当 【例】语言既能反映一个人的自我修养,但能体现他的思想境界。(句中“既”与“但”搭配不当,应将“但”改为“也”。) | 看关联词:看到有关联词出现时,观察关联词是否成对搭配使用,使用是否规范。 | 常见关联词:不但……而且……、虽然……但是……、因为……所以……、只要……就……2016.4B、只有……才…… 2020.4A |
6.修饰语和中心语搭配不当 【例】(2018.4C)学霸就是学霸,他稍微思考,就十分自信地说出了这道难题的两种解题方法,使在场的同学都惊讶不已。(“稍微”与“思考”搭配不当,应将“稍微”改为“稍作”。) | 看修饰语:修饰语是多项时,注意每个修饰语都要和中心语搭配恰当。 |
分类讲解 | 技巧点拨 |
1.缺主语(10年3考) 【例】(2021.4D)粤剧《白蛇传·情》郑州演出终场谢幕时,随着掌声经久不息,反映了中原地区观众对岭南传统文化的接纳与欣赏。(介词滥用导致主语缺失,应将“随着”删去。) | 看介词:介词位于句首时,需要注意句子是否有主语。 常见介词类型:①表方式:通过、 经过、根据、按照、 随着、以、凭;②表时间、方向、处所:从、于、到、往、向、自从;③表对象、范围:(面)对、对于、关于、把、跟、与、和;④表原因:由于、因为;⑤表被动:被、叫、让、给。 |
2.缺宾语(10年4考) 【例】(2020.4C)“二十四节气”虽然对农事的指导作用有所减弱,但仍具有深远的文化意义,它体现了中国人尊重自然、顺应自然规律。(句子中第三个分句“它体现了……”缺少宾语,应在“规律”后加上“的理念”。) | 看动词:有动词容易出现缺宾语的现象;如果没有动词,就需要检查是否缺谓语。 |
3.缺谓语 【例】一幅幅生动的年画承载着老百姓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中国民间的艺术创造力。(缺少谓语,应将“和”改为“,体现了”。) | 看主干:遇到较长的句子时,先找出主谓宾,然后检查句子成分是否残缺。 |
分类讲解 | 技巧点拨 |
1.逻辑语序不当(10年3考) 【例】(2021.4A)在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构建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方面,中国始终是贡献者、参与者、引领者。(按照逻辑,应先“参与”,再“贡献”,应将“贡献者”与“参与者”调换位置。) | 看到并列成分不放过:看到与、和、并、且、顿号等表示并列的标志,需要看并列成分的顺序是否合乎逻辑。 |
2.多项定语语序不当 【例】(2019.4B)目前,我国发现的时间最早的青铜制品,是在甘肃东乡林家1977年出土的青铜刀。(后半句应改为“是1977年在甘肃东乡林家出土的青铜刀”。) | ①看修饰语:有多项定语或状语(即修饰成分)的句子,检查其定语或状语(即修饰成分)的顺序是否恰当。 ②多项定语的排列次序:[表领属关系或时间、处所的词语][指示代词或量词短语][动词性词语和主谓短语(怎样的)][形容词性短语(描述什么样的)][表性质、类别或范围的名词、动词(什么)]+中心语。 ③多项状语的排列次序:[表时间][表处所][表范围][表情态方式][表对象]+中心语。 |
3.多项状语语序不当(10年3考) 【例】他把自己的创意高高兴兴地拿出来分享,虽有受到“攻击”的心理准备,但更渴望赢得大家的赞赏。(应将“高高兴兴地”调至“把”前面。) | |
4.关联词语序不当 【例】只有文艺工作者深入生活,才能找到丰富的创作源泉。(把“只有”移至“文艺工作者”之后。) | 看到关联词不放过:注意看关联词在句中与句子各个成分之间的关系。前后分句主语一致时,关联词放在主语后;前后分句主语不一致时,关联词放在主语前。 |
分类讲解 | 技巧点拨 | 常见句式及改正 |
句式杂糅:把两种句式杂糅在一起,造成句子结构混乱。 【例】(2021.4C)长期吃外卖快餐的人容易生病,主要是因为油盐摄入过度以及饮食结构不合理而造成的。(“因为……”和“是……而造成的”句式杂糅,应删去“因为”或“而造成的”。) | 看主干:提取句子的主谓宾,看句子的结构是否混乱。 看句子两头:如果感觉句子不通顺,就看句子两头是否运用了两种讲述方式,尝试改换或者去掉一段之后句子是否通顺,尤其要注意介词短语中介词结构是否完整。 看语言标志:如介宾短语、关联词、否定词、并列词等。 | ①表意愿:本着……为原则→本着……的原则;以……为原则 ②表原因:是因为……而造成的2021→是因为……;是……而造成的 ……的原因是因为…… 2019、2015→……的原因是……;……是因为…… ③表目的:旨在以……为目的→旨在……;以……为目的 ④表对象:围绕以……为中心→围绕……;以……为中心 ⑤表范围:大多以……为主→大多是……;以……为主 |
类型五 成分赘余
分类讲解 | 技巧点拨 | 常见对应词 |
1.语义重复(10年3考) 【例】(2022.4C)随着博物馆越建越多,展览内容越来越丰富,最大限度发挥博物馆的作用就成了目前的当务之急。(“当务之急”的意思是“当前急切应办的事”,与“目前的”语义重复,应删去“目前的”。) | 看重点词:句子中有同义词出现时,检查句子是否语义重复。 看中心词:对照修饰语,分析中心词,看修饰语和中心词是否语义重复。 | 常见语义重复的词:(实地)参观 2020、心里(由衷地)、(初开)先河、凯旋(归来)、(共同)协商、(免费)赠送 文言词汇:堪(可以)、罕(少)、甚(非常、很) 成语:当务之急(目前) 2022、漫山遍野(到处)、真知灼见(意见)、莘莘学子(众多) 程度副词:过分(苛)、格外(特别) 其他类型:长期(夙)、无声(潜台词)、涉及(到) |
2.约数词连用 【例】人的一生约有一半左右的时间都在思考,只不过成功者总在思考有意义的事。(“约”和“左右”语义重复,任删其一。) | 看数量词:看数量词前后是否连用了多个约数词,是否语义重复。 | 约数词:“大约(超过、将近)”不与“左右(上下、多)”连用,“达到”不与“左右”连用,“最多”不与“以下”连用,“至少”不与“以上”连用。 |
类型六 不合逻辑
分类讲解 | 技巧点拨 |
1.否定不当 【例】我们要防范移动支付风险,切忌不可贪图小利,严防木马病毒二维码、虚假网址等新型骗局。(否定不当,应删去“切忌”或“不可”。) | 看否定词、疑问词:看到否定词(如“防止”“避免”“切忌”“禁止”“杜绝”等)以及反问句“难道……”,要留意表达的意思与句子本义是否一致。 |
2.前后矛盾 【例】“世界读书日”掀起了全民阅读热潮,截至目前,全国至少已经建立了60万个以上的“农家书屋”。(“至少”和“以上”语义矛盾,任删其一。) | 看副词:看到表示范围、程度的副词,如“全”“凡”“历来”等,需辨别所表示的范围、程度是否前后矛盾。 |
3.主客颠倒 【例】培育祖国语言文字对中小学生的“骨肉亲情”,关系着国家培根铸魂的使命担当。(主客颠倒,应将“祖国语言文字”与“中小学生”互换位置。) | 看主客体:看到句中有多个人、事、物时,根据句意判断主体和客体,看是否主客颠倒。 |
0岁孩提:指初知发笑尚在襁褓中的幼儿。赤子、襁褓:未满周岁的婴儿。
1岁牙牙:象声词,婴儿学语的声音。如牙牙学语,因亦指小孩过程子开始学话。
2岁孩提:指初知发笑尚在襁褓中的幼儿。孩提:指2——3岁的儿童。
8岁总角:因而也用“总角”借指幼年。始龀、髫年:女孩七岁。始龀、龆年:男孩八岁。
13岁豆蔻:指女子十三岁。。
15岁及笄:笄[jī],本来是指古代束发用的簪子。古代女子一般到15岁以后,就把头发盘起来
16岁二八:为16岁。破瓜、碧玉年华——女子十六岁。
20岁弱冠:古人二十岁行冠礼,以示成年,但体犹未壮,故称“弱冠”。桃李年华:女子二十岁。
24岁花信年华:女子二十四岁
30岁而立(而立之年)半老徐娘:女子三十岁。
40岁不惑(不惑之年)
50岁 天命之年
60岁耳顺、耳顺之年、还历之年、花甲之年:”。
70岁古稀之年、悬车之年、杖围之年:均指70岁
80岁耄[mào]耋[dié]之年:均指八九十岁。
100岁期颐之年:指百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