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氏县,位于河南省西部。卢氏地处黄河、长江分水岭南北两麓,跨崤山、熊耳、伏牛3山,北邻灵宝市,东连洛宁县、栾川县,南接南阳市西峡县,西和西南与陕西省洛南县、丹凤县、商南县接壤。卢氏县是全国重点生态功能保护区,获得过“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全国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单位”、“全国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试点县”、“全国食用菌产业化建设示范县”“国家级出口香菇质量安全示范区”、“国家卫生县城”、“国家级生态示范县”、“中国天然氧吧”创建地区、“中国天然氧吧城市”、“中国百佳深呼吸小城”、“中国百佳深呼吸小城十佳示范城市”、“中国最具特色生态旅游名县”、“中国文旅融合发展优秀县”、“省级森林城市”等称号。
历史沿革
卢氏在夏、商为莘川地,周属虢地,晋灭虢后属韩国,秦属三川郡,汉武帝元鼎四年(前113年)始建卢氏县,属宏农郡,三国属魏,晋、隋归上洛郡,唐属虢州,五代、宋、金归虢郡,元属嵩州,明代曾隶南阳三年,后归陕州,清初属河南府(洛阳),清末属陕州,民国属陕州十一行政区,建国后,三川、栾川、陶湾、庙子四镇划归新设的栾川县。1952年4月陕、洛二行署合并,归属洛阳行署。1986年4月,区划调整后,三门峡市升级为地级市.卢氏属该市管辖。
行政区划
1947年9月10日卢氏解放,建立卢氏县人民民主政府,县下设沙河、城关、横涧、文峪、范里五个区,1948年增设五里川区。区下设行政村,村下设闯。1949年增设官坡区,1951年,将原七个区划分为九个区,133个乡。第一区城关,第二区杜关,第三区潘河,第四区范里,第五区文峪,第六区横涧,第七区双槐树,第八区朱阳关,第九区官坡。县政府驻县城西街。
1955年10月,又将原九个区划为八个区,即把四、五区合并为文峪区,原四区的柏坡、涧底二个乡划归城关区,原五区的照村、崔家、代家三个乡划归横涧区,其它均未变动。
1955年12月,又撤区,全县划为23个中心乡,46个一般乡。中心乡有:城关、南苏村、范里、北苏村、文峪、大石河、营子、横涧、龙驹、五里川、汤河、双槐树、朱阳关、官坡、兰草、庙台、徐家湾、木桐、潘河、沙河、杜关、荆彰、官道口。
一般乡有:张麻、柳林、东湾、里铺、三门、柏坡、大峪、石桥、通河、照村、代家、马窑、大干、马庄、农林、淤泥、乱石、上店、鱼塘沟、石门、香山、里曼坪、瓦窑沟、淇河、毛坪、茅河、黄柏沟、漂池、育林、大河面、龙泉坪、整家滩、石峪、干沟、东河、清河、拐峪、三角、张家、新庄、永渡、大岭、鱼池、磨上、民湾、十字路。
1958年,全县转为八个人民公社,起初实行军事编制,次年改为公社,下设生产大队,生产队。全县共有157个大队,即:城关公社21个大队,范里公社14个大队,中阿友好公社12个大队,五里川公社37个大队,杜关公社20个大队,官坡公社23个大队,文峪公社14个大队,潘河公社16个大队。
1961年又把八个公社恢复为七个区一个镇(城关镇)。区下设小公社,全县共分42个,计有:城关区:城关镇、北苏村、张麻、沙河、东坪;杜关区:官道口、大岭、荆彰、杜关;五里川区:朱阳关、汤河、小沟河、里坪、泉坪、瓦窑沟、毛坪、双槐树、五里川、狮子坪;官坡区:徐家湾、鳌家滩、大河面、官坡、兰草、庙台;南苏村区:大石河、石桥、文峪、东寨、大峪、三门、里铺、柏坡、范里;潘河区:黄叶、木桐、拐峪、潘河;横涧区:和平、营子、青山、龙驹、上店。
1965年4月撤区,又将全县划为11个公社。即:城关镇、城关公社、杜关公社、范里公社、文峪公社、中阿公社、五里川公社、瓦窑沟公社、狮子坪公社、官坡公社、潘河公社。
1966年9月,分设朱关阳公社、沙河公社为13个公社。
1971年11月,分设官道口公社,为14个公社。
1974年,全县划为22个公社,1975年又分设营子、三门公社,并把城关公社分为张麻、火炎两公社,共为25个公社,即:城关镇(公社)、张麻、火炎、范里、南苏村、柏坡、三门、文峪、大石河、横涧、营子、龙驹、五里川、双槐树、汤河、朱阳关、瓦窑沟、狮子坪、官坡、徐家湾、潘河、木桐、沙河、杜关、官道口。1981年,县政府移驻县城北关至今。
1981年8月,将张麻、火炎合并为城郊公社,将双槐树公社并入五里川公社,将营子并入横涧公社,将大石河公社和南苏村公社的五个大队并入文峪公社,将柏坡公社、三门公社和南苏村公社剩余的10个大队并入范里公社,全县共为十七个公社一个镇。即:城关镇和城郊、范里、文峪、横涧、磨沟口(龙驹)、五里川、汤河、朱阳关、瓦窑沟、狮子坪、官坡、徐家湾、潘河、木桐沟、沙河、杜关、官道口等公社,至1983年底。
1984年元月5日,政社分设,把17个公社改为17个乡,为纯行政机构,各乡设经联社,专管经济和乡镇企业(后于1986年春先后撤销)。同年4月份从五里川乡中分设双槐树乡,将官坡乡的东川、西川、北川3个村划归该乡。1985年底,全县共1个镇18个乡343个村民委员会,3071个村民小组。
1986年4月,卢氏县由洛阳地区改隶三门峡市,县内建制未变,设1镇18乡339个行政村1个居民委员会(简称居委会)。
1987年全县行政村增至349个,1989年增至351个,次年增至353个。
1994年2月,经省政府批准,杜关乡撤乡建镇,设立杜关镇,实行镇管村体制。政府驻地及管辖区域未变。
1994年,撤销杜关乡,设立杜关镇。
随着城区的扩大,县城东街村、西关村等村一些村民小组成建制转为市民。为便于居民管理,1995年2月,经省人民政府批准,原城关镇居委会一析为十,即撤销城关镇居委会,设立东城、行政路、东北隅、西北隅、东南隅、西南隅、新建路、洛滨路、共建路和药城等10个居委会。1995年12月,五里川乡和官道口乡先后经省政府批准,相继撤乡建镇,实行镇管村体制。行政区域及政府驻地均未变。
1996年,撤销朱阳关乡,设立朱阳关镇。1997年,撤销官坡乡,设立官坡镇。
1999年5月,城关镇增设北新村居委会。
2000年,撤销范里乡,设立范里镇。2000年末,全县辖7镇12乡,即:城关镇、杜关镇、五里川镇、官道口镇、朱阳关镇、官坡镇、范里镇和城郊乡、文峪乡、横涧乡、沙河乡、汤河乡、双槐树乡、瓦窑沟乡、狮子坪乡、磨沟口乡、徐家湾乡、潘河乡和木桐乡。下设353个行政村和11个居委会。
2001年,撤销城郊乡,设立东明镇。2010年,撤销磨沟口乡,设立双龙湾镇。
2021年10月,卢氏县下辖9个镇、10个乡:城关镇、杜关镇、五里川镇、官道口镇、朱阳关镇、官坡镇、范里镇、东明镇、双龙湾镇、文峪乡、横涧乡、双槐树乡、汤河乡、瓦窑沟乡、狮子坪乡、沙河乡、徐家湾乡、潘河乡、木桐乡。共232个行政村,39个社区,2496个村民小组、3836个自然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