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现在再说起百度贴吧,已经有种在“挖坟”的老旧感了,但坚守在贴吧的沙雕网友们依旧能给人带来新奇感。
而我在百度贴吧闲逛的时候,就误入了这么一个诡异的空间——巫毒娃娃吧。
翻了几页,我就知道,以为这是手工爱好者在交流制作心得的我,实在过于天真。
有诅咒前任断子绝孙的,也有把巫毒娃娃当做宫斗剧里扎小人的,神奇的是在这样诡异的氛围中,竟然还误入了一位强迫系巫毒法师:
巫毒娃娃这事,听起来陌生又熟悉,毕竟谁上学时没有在类似《怖客》之类的杂志上看过几篇狗血的校园恐怖小说。
但巫毒娃娃近来隐隐有些文艺复兴的味道,就在我徜徉在赛博朋克2077的夜之城中时,就有这样一群人吸引了我的注意力:
他们说着海地语,活动的地点是夜之城中最具热带雨林风格的太平洲。帮派成员大多留着长发绺和纹身,沉默寡言,同时佩戴着鸟类与啮齿动物的骨头做成的饰物。他们信仰原始巫毒教,却极其擅长黑客技术,就像是赛博朋克“高科技、低生活”的完美代言者。
他们就是赛博朋克中的巫毒帮。帮派作为赛博朋克中极其重要的系统,设计师花费了大量笔墨进行描写。
尽管巫毒帮不是其中最突出的帮派,但却吸引了我的注意力,因为透过那些骨头与纹身,还有一个关于宿命的故事。
巫毒教(Voodoo),又被称为伏都教。一般认为,巫毒教起源于非洲西部的贝宁,是一种把先祖崇拜、万物有灵论和通灵术融为一体的原始宗教。
16 世纪,法国殖民者在通过”三角贸易“把大量黑奴贩卖到海地的同时,也把巫毒教带到了海地。在后来,海地人民将天主教的许多仪式与巫毒教结合,便形成了如今在以海地为首的加勒比国家以及美国南部流行的巫毒教。
巫毒教祭祀时用的巫毒娃娃
但巫毒教在海地尤其拥有至高的地位,甚至可以这样说,巫毒教之于海地,就如同金字塔之于埃及,恒河水之于印度。
巫毒教,听起来就颇有些“神棍”的味道。而很多读书传说,乃至流行文化,就还真是从巫毒教衍生出来的。譬如大名鼎鼎的丧尸,起源地就来自于海地的“还魂尸”。
第一部有据可查的以丧尸为题材的电影,是1932 年上映的《苍白丧尸》( White Zombie) 。该片以海地为背景,描述一名巫毒教巫师借由巫术复苏还魂尸的故事。
讲起海地还魂尸的故事颇有些张腾岳老师主持的《走近科学》的感觉,但和大多数纯粹耸人听闻的未解之谜不同,海地的还魂尸是真实存在的。
来自美国的科学家韦德·戴维斯,在海地进行了大量的实地调查之后,从科学角度对海地还魂尸进行了解释:
巫毒教的巫师们拥有一种剧毒,这种毒药的主要成分是河豚毒素萃取物,而当他们把这种毒药用在受害者身上时,受害者就会陷入假死状态。
此时受害者的家人认为受害者已死,便会将其下葬,而这之后知晓真相的巫师自可以想办法把受害者从假死状态中唤醒。
而因为被害人进入假死状态后脑机能会被破坏,加之巫师还会使用催眠药物,所以受害者即使“复活”了,意识也会变得恍惚朦胧,最终只得沦为巫毒教的工具人。
经过文化的二次加工后,诡异、神秘的巫毒文化现在已经变得广为人知,诸如《魔兽世界》、《暗黑破坏神》和《神界原罪》等游戏都或多或少运用了一些巫毒教元素。
也有专门以巫毒文化作为题材的游戏,诸如由Brain in the Box负责开发的多人联机RPG游戏《巫毒(voodoo)》以及休闲解谜类小游戏,《巫毒低语:传奇的诅咒(voodoowhisper:curseofalegend)》。
巫毒帮可以说是《赛博朋克2077》游戏里最神秘的帮派了。
由于巫毒帮规模较小,且组织严密,你在游戏过程中几乎和他们没有什么直接接触,但我们依然可以通过一些蛛丝马迹,来探寻游戏中的巫毒帮与现实生活巫毒教的联系。
《赛博朋克2077》中巫毒教的标志
游戏中的巫毒帮成员个个拥有极其高超,充满侵略性的黑客技术,但用着这些最先进的科技,他们传播的却是最传统的教义。于是在他们身上,“高新尖”的科技与“低旧差”的理念实现了奇妙的融合。
其实,现实中的巫毒教就认为世俗与宗教是同等重要且密不可分的。对于现实中的教徒来说,无论多尖端的科技都只是他们用来实践教义的手段,难怪游戏中的巫毒帮在赛博朋克的时代也显得毫无违和感。
游戏中的巫毒帮成员个个拥有极其高超,充满侵略性的黑客技术,但用着这些最先进的科技,他们传播的却是最传统的教义。于是在他们身上,“高新尖”的科技与“低旧差”的理念实现了奇妙的融合。
其实,现实中的巫毒教就认为世俗与宗教是同等重要且密不可分的。对于现实中的教徒来说,无论多尖端的科技都只是他们用来实践教义的手段,难怪游戏中的巫毒帮在赛博朋克的时代也显得毫无违和感。
现实中的巫毒教之所以会有如今的影响力,离不开其本身的“调和性”,即其可以融合不同宗教的特点,并根据新环境灵活地改变其信条和仪式。
奴隶制和种族偏见决定了巫毒教的艰难处境。白人认为它是野蛮、诡异的邪教,并对其进行压制。但正是在与基督教的长期对抗中,巫毒教变得“圆滑”起来,他们在坚持本身信仰的同时,外在上包裹的却是天主教的宗教形式:
信徒将巫毒教拜神灵本来的非洲名字改为天主教圣徒的名字;而在美国路易斯安那州,巫毒教的信徒在天主教堂进行宗教仪式,使用的却是具有巫毒教特点的护身符和魔法药剂;而美国新奥尔良著名的的“巫毒教皇后”玛丽·拉维,认为自己是既是虔诚的天主教徒同时也是巫毒教徒。
而在黑人作家伊什梅尔·里德的《逃亡加拿大》中,就将黑人生活中基督教思想与伏都 教思想进行了结合,将基督教的先知摩西塑造成为一个伏都教祭司的形象。以“新伏都教美学思想”重新书写黑人历史,并在作品中巧妙地讽刺白人殖民者对于黑奴的压迫。
或许,巫毒帮能在“高科技,低生活”的2077年生存下来,就是靠着巫毒教本身的“调和性”。
《赛博朋克2077》的主线剧情中,由基努·里维斯扮演的强尼·银手在行动失败后,被荒坂公司的技术人员通过“灵魂杀手”将个人的意识与身体剥离开来,存放入芯片中从而成为了一个没有肉身的独立意识体。
现实生活中的巫毒教也认为物质亦具有其精灵形式,所谓的“巫毒(voodoo)”本身就是”精灵”的意思。巫毒教徒认为个人的意识相对于肉体也是完全独立的,相信人能够在物质和灵性世界之间往返。
赛博朋克中关于“神舆”的设定也十分令人印象深刻,”神舆“是一座”灵魂监狱“,是荒坂公司守卫最森严的数据要塞,关押着”灵魂杀手“的数字牺牲品。
而在现实生活中的巫毒教中,同样存在着与”神舆“很相似的概念,名为“拉古”。
”拉古“字面上可以简单地译为“庭院”,但这个空间实体所代表的自然与社会力量的交叠又远远超越了庭院的涵义,是灵魂与意识聚集的综合体,代表了一种截然不同的宇宙哲学。
“逃亡黑奴(Maroon),哪里还有自己的语言? 早丢进咸咸的海水、宽宽的河口和那无底的深渊。这里是我们的国家,但他们说的,全是殖民地方言…… ”
——《加勒比理论:迁离的诗论》)
海地虽然是人类历史上第一个黑人共和国,但现在却是西半球最贫穷的国家,人均GDP仅800多美元。而在它隔壁的多米尼加,人均GDP达8000美元,是海地的十倍。
海地人口中超过3/4的人处于赤贫中,有大量的贫困人民只能依靠吃土充饥。
是真的“吃土”,这种食物被称为”泥饼“,制作方法很简单,就是将泥土,盐还有黄油混合在一起,最后放在地上晾晒就成了泥饼。
看起来似乎还挺有食欲的?但事实并非如此。
土就是土,里面不仅不含营养,反而土中的大量细菌与寄生虫会让食用者染上疾病,长期陷入营养不良的状态中。根据统计,食用泥饼导致的腹泻让五岁以下的儿童,有五分之一的人死亡。
但是“吃,将来会死;不吃,现在会死”,海地人民别无选择。
但这样带有宿命感的“宣言”并非一直都是如此,海地人民曾想把命运握在自己手中,巫毒教就是这手中的武器。
由于法国长期以来实行罪恶的殖民统治,1791年的海地,阶级矛盾和种族矛盾达到了十分尖锐的程度,当时的海地广大黑人奴隶都在社会最底层,处于十分悲惨的境地。
于是在1791年,海地爆发了震惊世界的海地黑奴大起义,而这场起义就是由一个巫毒教祭司首先发动的。当时在海地革命军中最受追捧的口号之一就是:“与伏都同战,战无不胜;与伏都同在,人格永存。”
巫毒教作为一种带有浓厚非洲特点的宗教信仰,唤起了海地黑奴们对于自身文化的强烈认同,巫毒信仰对于黑奴们的鼓舞虽然仅在精神层面,但这种效果却无比强烈。
参与起义的奴隶们坚信“他们因所穿的护身符或所参加的仪式而刀枪不入,”而如果在战斗中牺牲,他们的灵魂将被神灵送返他们魂牵梦萦的故乡非洲。
就这样,靠着这种狂热的信念,海地人成功击败法国殖民者,建立了美洲历史第一个独立的黑人国家。
但巫毒教本身依旧是神秘主义和非理性的,对于巫毒教的盲目崇拜,很容易使信众成为被他人任意操纵的工具。
海地历史上臭名昭著的独裁者杜瓦·利埃,就是通过自封伏都教最高祭司来稳固自己的独裁者地位。
而在杜瓦利埃执政期间,海地是拉美最穷的国家,而杜瓦利埃家族却占据了全国财富的90%。杜瓦利埃政府的正规军、防暴反游击特种部队、宪兵通顿马库特、伏都教民兵和总统卫队,每年维持费用占国家预算的一半。并且在杜氏家族统治的28年竟有10多万人被枪杀、拷打、拘押或流放。
那么流亡黑奴后代们的未来究竟在哪里?
或许正如美国加州州立大学教授唐纳 J·科森蒂诺所说的那样:
“无论什么样的悲剧降临海地,驶向时代的救生筏都存在于海地自己的历史中。”
对于流亡黑奴的后代来说,无论是虚无缥缈的宗教,还是假装善意内心却只想着剥削的外国势力,又或是自封为祭司的独裁者,都不是真正的救星。毕竟正如《国际歌》里所唱:“从来都没有什么救世主,也不靠神仙皇帝。要创造人类的幸福,全靠我们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