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简称“皖”,名称取当时安庆、徽州两府首字合成,位于中国华东长江三角洲地区,东连江苏省,西接河南省、湖北省,东南接浙江省,南邻江西省,北靠山东省,总面积约14万平方千米,下辖16个省辖市,其中9个县级市,50个县,45个市辖区。安徽省常住人口约6100万。
皖A:合肥,东淝河(淮河右岸的一级支流,位于长江、淮河分水岭的北侧)与南淝河(长江流域巢湖的支流)均发源于此而得名。安徽省会城市,古称庐州、庐阳,简称:庐或合,地处安徽中部、江淮之间、长江三角洲西翼。长三角城市群副中心城市,“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战略双节点城市。属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4区、4县,代管1个县级市,总面积约12000平方千米,常住人口约为950万。素有“三国故地、包拯故里、淮军摇篮”之称。
皖B:芜湖,又称,中江、江城、鸠兹(芜湖市的象征。鸠鸟云集、林草繁盛的地方),省辖地级市,省域副中心城市(带动周边区域发展重任的重点城市),长江三角洲中心区城市,北与合肥市、马鞍山市毗邻,南与宣城市、池州市接壤,西南高、东北低,地形呈双翼状,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5区、1县,代管1个县级市。面积约6000 平方米,人口约370万。享有“江东名邑”“吴楚名区”的美誉。
皖C:蚌埠,又称,珠城(古代盛产河蚌而得名),简称“蚌”,淮河中游城市,北与宿州市、淮北市接壤,南与淮南市、滁州市相连,东与滁州市和江苏省宿迁市毗邻,西与亳州市、淮南市搭界。位于中国南北地理分界线秦岭—淮河一线,南北方分界处。北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与南温带半湿润季风气候区的过渡带。4区、3县,总面积约5900平方千米 。常住人口约330万人。淮河流域和皖北地区中心城市,全国文明城市、全国双拥模范城市、国家园林城市、老工业基地城市。蚌埠港是千里淮河第一大港。
皖D:淮南, 古称“州来”(今指,凤台县),省辖地级市,地处安徽中北部,东与滁州市毗邻,西南与六安市相连,东南与合肥市接壤,西与阜阳市相接,北与亳州市、蚌埠市交界。合肥都市圈核心城市,中国能源之都,国家园林城市,国家首批试点智慧城市,、中国成语典故之城。5区、2县,总面积约5600平方千米。常住人口约300万。
皖E:马鞍山,简称“马”,省辖地级市,长江三角洲中心区城市,位于安徽省东部,东邻南京市,西接芜湖市,北连合肥市和滁州市,南接宣城市。地处南京、合肥两大都市圈,2个国家级开发园区、1个国家级综合保税区和6个省级开发园区,马鞍山港是长江十大港口之一。亚热带湿润性季风气候,3区、3县,总面积约4100平方千米,常住人口约220万。也是皖南国际旅游文化示范区城市,有采石矶、褒禅山、乌江等景点。
皖F:淮北,又称,相城。省辖地级市,全国重要的资源型城市,绿色转型发展示范城市,安徽省东北部,北接宿州市,南临亳州市,西连河南省。长三角城市群,宿淮蚌都市圈,淮海经济区。全国卫生先进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全国文明城市。总面积约2700平方千米,下辖3区、1县,常住人口约198万。濉溪口子酒厂,生产的白酒,中国白酒的典型代表。
皖G:铜陵,古称定陵、义安,因盛产铜矿石,又称,铜都。省辖地级市,长江三角洲中心区城市。地处中国华东地区,北接合肥,南连池州,东邻芜湖,西临安庆。京福高铁与宁安高铁、京台高速与沪渝高速在此交汇,铜陵港是国家一类开放口岸。全国八大有色金属工业基地之一,全国重要的硫磷化工基地、国家级电子材料产业基地、长江流域重要的建材生产基地。全市总面积约3000平方千米 ,下辖3区、1县。常住人口约130万。
皖H:安庆,简称“宜”,省辖地级市,地处安徽省西南部,西接湖北省黄冈市,南邻江西省九江市,北接合肥市和六安市,东邻铜陵市,南与池州市隔江相望。北亚热带湿润气候。3区,5县,代管2个县级市。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桐城派”(清代文坛上最大的散文流派)发祥地,黄梅戏发展壮大的地方。曾国藩创办的安庆内军械所,制造了中国第一台蒸汽机和第一艘机动船。全市总面积约14000平方千米,常住人口约420万。
皖J:黄山,古称新安、歙州、徽州。徽商故里,徽文化的重要发祥地。皖浙赣三省交界处,西南与江西交界,东南与浙江为邻,东北与宣城市接壤,西北与池州市毗邻。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下辖3区、4县。杭州都市圈成员城市,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皖南国际旅游文化示范区核心城市,古村落西递、宏村为世界文化遗产。总面积约9800平方千米,常住人口约133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