陂【bēi】,金文和篆文的字形是以阜和皮组成的形声字。而“坡”是以土和皮组成的形声字。
说 文 解 字
“《說文解字·部》陂:阪也。一曰沱(池)也。从皮聲。
段玉裁注:陂與坡音義皆同,凡陂必邪(斜)立,故引申之義爲傾邪(斜)。······陂得訓池者,陂言其外之障,池言其中所蓄之水。······凡經傳云陂池者,兼言其內外,或分析言之,或舉一以互見。許池與陂互訓,渾言之也。陂有叚波爲之者。 ”
“陂”与坡、阪,是同义字,都是斜坡的意思。有斜坡,就上有山岗,下有池沼。所以“陂”既有山坡的意思,也有池塘的意思。《说文解字·水部》解释“湖”,就是“大陂也”。
“《說文解字·土部》坡:阪也。从土皮聲。
段玉裁注:坡、陂二字音義皆同也。坡謂其陂陀。 ”“陂”也读作坡。“陂陀[pō tuó]”,是倾斜、不平的意思。
“《說文解字·部》阪[bǎn]:坡者曰阪。一曰澤障,一曰山脅也。从反聲。
段玉裁注:坡、陂異部同字也。······陂爲澤障,故阪亦同。······山脅,山胛也。 ”“泽障”,即大泽。“山胁”,即山峡。
文 献 选 读
《爾雅·釋地》陂者曰阪,下者曰隰。山上的斜坡,称之为“阪”;山下低湿、积水的地方,称之为“隰”。
《釋名·釋山》山頂曰冢;冢,腫也,言腫起也。山旁曰陂,言陂陁(陀)也。山顶叫“冢”,即肿起来的意思。山的两旁叫“陂”,即倾斜不平的意思。
《詩經·陳風·澤陂》彼澤之陂,有蒲菡萏。这里的“陂”,即水边的坡岸。蒲,是蒲草。菡萏[hàn dàn],是荷花未开的花苞。
《尚書·禹貢》九山刊旅,九川滌源,九澤既陂,四海會同。大禹治水之后,九州的大山都已得到开凿治理,九州的河流也都得到疏浚通达,九州的大泽都筑起了堤防,不至于决溢了。四海之内的进贡的通道都已经畅通无阻了。
《周易·泰卦·九三》無平不陂,無往不復。艱貞无咎,勿恤其孚。世上的事物,绝不会平坦无坡,也绝不会往而不复。在艰难曲折之时,也要坚守正道,才会免于祸患。不要担心自己的诚信不能被人理解。
《禮記·月令》仲春之月······毋竭川澤,毋漉陂池。仲春二月,注意不要使川泽枯竭,不要使池塘干涸。这里的“陂”,是畜水池的意思。
《詩經·秦風·車鄰》阪有漆,隰有栗。······阪有桑,隰有楊。这里的“阪”,是指山坡。山坡上有漆树、有桑树;洼地里有栗树、有杨树。
《禮記·月令》善相丘陵、阪險、原隰,土地所宜,五穀所殖,以教道民。考察丘陵、斜坡、高山、平原和湿地,都各自适合种植什么作物,五谷应种植在哪里,以此来引导民众。
成 语 典 故
无偏无陂
即行政没有偏颇,没有不平。
“《尚書·洪範》:無偏無陂,遵王之義。”
陂湖禀量
叔度陂湖
东汉时,郭林宗来到汝南,拜访当时的名士袁奉高时,一副很着急的样子。然而去黄叔度家拜访时,却在那里一连住了好几天。有朋友就很奇怪地问:“林宗与奉高、叔度都是这里的名士,为何与叔度如此亲近?”郭林宗感慨地回答:叔度的度量如同千顷的湖水,澄之不清,扰之不浊,其胸怀之宽广是一般人无法度量的。
“《後漢書·黃憲列傳》:叔度汪汪若千頃陂,澄之不清,淆之不濁,不可量也。”
逆阪走丸
弹丸顺着山坡向下滾容易,然而能逆着山坡向上滾吗?比喻事情难于办到。
“《三國志·賈詡傳》:夫木朽不彫,世衰難佐,將軍雖欲委忠難佐之朝,彫畫朽敗之木,猶逆坂而走丸,必不可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