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生活常识 >

几度会下雪花(“雪花体检报告”请收好)

10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4-10-08 08:16:32    

朔风日渐凛冽,气温持续走低。太阳运行至黄经240°,我们迎来了冬日的第二个节气——小雪。

对于这天地闭塞、阴阳不交,连彩虹都隐匿的节气,《群芳谱》是这样解释的:“小雪气寒而将雪矣,地寒未甚而雪未大也。”意思是说,此时天气寒冷,降水开始由雨转化为雪,但因地面温度还不够低,雪量还不大,所以称为“小雪”。

唐代诗人戴叔伦《小雪》:“花雪随风不厌看,更多还肯失林峦。”(图源网络)

气象学上,人们把下雪时水平能见距离等于或大于1公里,地面积雪深度在3厘米以下,且24小时降雪量在0.1~2.4毫米的降雪称为“小雪”。


「初雪何时到你家?」

小雪,表示降雪的起始时间和程度,但这个节气一定能迎来初雪吗?

一般来说,只有中国西北地区的东南部、东北南部、华北北部和青藏高原南部等地,大概率会在11月中下旬迎来初雪。对于这些此时天气尚不算太冷的地区来说,雪通常是半冰半融的状态,气象学上称之为“湿雪”;有时雨雪同降,叫做“雨夹雪”;有时还会降下如同米粒般的白色冰渣,称为“米雪”

因为气温不够低,雪花尚为半冰半融的状态。(图源网络)

在青藏高原大部、新疆、内蒙古和东北北部等高海拔或高纬地区,初雪通常已经在9、10月份早早光临。丰沛的冰雪资源也孕育出了著名的“雪乡”,如黑龙江双峰林场、漠河北极村,以及新疆阿勒泰、内蒙古牙克石等地,积雪深度可达30厘米,足能没过小腿。

从左到右依次为禾木村、漠河“中国最北点”碑及双峰林场。©图虫创意

长江中下游的初雪日,往往要等到12月份。而在数九寒天的1月,华南以北至南岭一带,才可能等来自己的初雪。至于广西南部、广东中部及福建南部一线,则构成了现代中国雪线的南部“结界”,雷州半岛与海南岛等地处热带、全年无雪。

1951年以来降雪的最南界(数据统计截止于2016年)©中国天气网

在南方,尽管很难在小雪前后等到雪花,但是杭州西溪湿地、鄱阳湖湿地、洞庭湖湿地、腾冲北海湿地等各大湿地公园也会迎来“芦荻飞雪”的景致和观鸟季。秋末冬初,湿地两岸随风飘扬的芦絮荻花,为来越冬的候鸟提供了栖息居所,不是雪花胜似雪花,遥遥望去美如诗画。

10月-11月,是芦荻盛放的季节,它们能吸附污水中有害物质,增加微生物附着,鸟儿越冬的藏身之地 ©图虫创意

然而雪精灵可不是什么上了发条的机器。降雪,通常需要水汽、动力和温度3个条件的同时满足及互相配合,因此每年各地的初雪或早或晚,并不准时。今年的初雪伴随着“双拉尼娜”带来的强冷空气,已于立冬前后抵达黄河甚至长江流域;2018年,北京则在2月6日才迎来初雪,历史上北京的初雪最早至最晚可相差103天。


「南方的雪,虽少但“压秤”?」

一般来说,我们能见到的单个雪花直径大约在0.5~3毫米之间,计算下来,大约3000~10000片雪花相加在一起,才有1克重。曾有科学家做过粗略统计,一立方米的降雪中约有60亿~80亿片雪花,大约相当于世界人口总数。

殊不知,南北方的差异在雪花重量上也有所体现。温度更高、水汽更足的南方,雪花往往更“压秤”。北方地区100平方米面积上8~10毫米的积雪,可重达100公斤;换到南方,相同面积的积雪则要“超重”30公斤。这也是2008年雪灾对南方危害更大的原因之一,一反常态的超强降雪共压塌了48.5万间的房屋。

2018年1月,河南、湖北、安徽等地出现日降雪量超过30毫米的特大暴雪,房舍遭到不同程度的损坏。 ©国家减灾办


「世界上有两片相同的雪花吗?」

当雪花为大地裹上银装,我们总觉得世界都安静了。这并不是错觉,是因为雪花松散、多孔的结构,可以吸附声波。当温度越低、空气越干燥,进入雪花内部的声波就有越大的空间进行多次反射,声音也越容易被“吸收”。因此,走在大雪纷纷的雪乡,我们会更容易得到“雪落无声”的体验。

“南国雪乡”四川理县鹧鸪山自然公园 ©图虫创意


雪花的形态与环境密切相关,温度与湿度是最重要的决定条件。具体来说,0℃至-5℃,雪花一般呈片状;再冷5℃,树上或房顶上就能见到棱柱状或针状的冰晶;当气温在-15℃左右,没有强风且空气中水汽充足的情况下,此时飘落的雪花不仅形态丰富,而且个头较大,是常说的“鹅毛大雪”了!

雪花的大小通常不超过7厘米,吉尼斯世界纪录中登记在册的最大雪花,来自1887年1月美国西北部的蒙大拿州,直径足有38厘米。

来自俄罗斯摄影师alexey kljatov镜头下,形态各异的高清雪花“写真”。(图源网络)

在如此大小不一、形状各异的雪花中,雪花是否也和树叶一样,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

由于冰晶复杂的结构及外界多变的环境,一模一样的雪花十分罕见,但在1988年,美国国家大气研究中心的科学家Nancy Knight宣称发现了一组完全一致的雪花。另外,通过实验室的精密仪器,我们也可以手动设计,得到近似于“同卵双胞胎”十分相似的雪花。


「雪花也有“匠人精神”?」

前有谢道韫以飞絮喻雪,后有岑参塞外“春风”吹得“梨花”开,从“宫城团回凛严光,白天碎碎堕琼芳”到“两岸严风吹玉树,一滩明月晒银砂”……文人墨客对雪花的别称就有30余个。

然而中国人对雪的情思也不仅停留在诗词吟咏中,雪花还为中式艺术创作带去源源不断的灵感。

《江行初雪图(局部)》五代时期画家赵干创作,表现了初冬时节江南渔民和行旅者的境况 ©台北“故宫博物院”

古话有云:“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在古代民间,人们习惯用雪花来形容白花花的银子。如今,随着白银作为货币完全退出流通市场,“雪花银”在云南丽江被继承下来,成为做工精良的银制品。据说因为冶炼纯度高,色泽似雪花般晶莹,表面呈雪片状而得名。

位于丽江境内的玉龙雪山,其名字在纳西语中有“银石”之意。©图虫创意

在古代铜器中,由明宣宗朱瞻基在宣德三年所监制的宣德炉,凭借独有的“雪花金”工艺冠绝古今。宣德炉采用暹逻(今泰国)进贡的风磨铜为原料,其中夹杂了少量的锌,形成许多金光闪闪的斑点,宛如雪花飘扬。为了满足皇帝赏玩的嗜好,宫廷御匠吕震炼制一个合格的宣德炉,往往要反复12次之多。

真伪难辨的宣德炉(图源网络)


因为开创了铜炉的先河,从明代至民国年间,古玩商贩对宣德炉的仿制从未间断。在国内各大博物馆收藏的诸多藏品中,迄今没有一件能被鉴定家公认为是真正的宣德炉,鉴别真假宣德炉已成为中国考古界的“悬案”之一。

与此类似,汲取雪花的灵感用于匠器中的,还有“雪花地”“雪花釉”“雪花棉”等工艺,意思大抵相近,都是指利用料器中的杂质,将其制成朦胧的雪片状,以增加器物的质感和观赏性。

“雪花蓝釉”又称“洒蓝釉”。图为康熙年间的洒蓝釉地描金开光山水人物题诗纹棒槌瓶(个人藏品,图源网络)

小小的雪花不仅以纹样之姿为器物注入了灵魂,也为古人在闭塞的冬日带去了不少盎然趣味,如踏雪寻梅、听雪敲竹、煮雪烹茶等赏心乐事,以及中国最美的雪景在哪里……欲知详情,请听下回分解。

过去农谚常说:“小雪雪满天,来年必丰年。”在中国人心中,雪就是祥瑞的预兆,值得庆贺。

“白雪节”是维吾尔族的传统节日,当地人称之为“喀尔勒克”。每年瑞雪初降时,维吾尔族人民就与朋友欢聚一堂,不分年龄地打起雪仗,载歌载舞,共享盛宴。

泼雪节——白雪泼出热闹冬(图源网络)

黑龙江佳木斯、新疆喀纳斯等地,也会在每年12月-2月雪下得最酣畅的时候,举办“泼雪节”。以泼雪、滚冰、冬泳、冰上趣味运动会、雪地足球、高山滑雪等各类冰上运动,将“中国东极”佳木斯打造为“冰的乐园”和“雪的海洋”。

张家口崇礼每年1月初雪场开张,一直持续到来年4月,与北京联手成为2022年冬奥会的举办地。©图虫创意

如今在全球变暖的大背景下,雪花早已成为贵宾稀客。于是每等来一场雪,就更像是迎来一场盛大的节日。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