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节,是一个蕴含深厚文化底蕴的传统佳节,以它独有的方式,将诗情画意融入了华夏儿女的心田。中华大地幅员辽阔,民族各异,对于粽子有着不同的做法和口味。但无论什么样的粽子,粽叶都是不可或缺的。今天,利川童话小镇的研学老师就为大家科普一下关于粽叶的文化和故事。
粽子
大家都知道粽子的由来是为了纪念屈原而产生的习俗,但早在4000多年前,人们在煮有黏性的黍米时为了方便拿取,就找些宽大的叶片将黍米包裹捆扎后再下锅。后来,人们发现所用的叶子伴有清香,黍米煮熟后也会浸染上那股香味,于是这样的吃食便特意做了出来,被称之为“角黍”,这便是粽子的雏形。
粽子
如今,中国各地的人们在包粽子时,使用的粽叶种类繁多,其中最常见的有这四种:
一、箬竹叶,亦称箬叶,源自禾本科的阔叶箬竹,是中国本土的珍贵资源。其分布遍及华东、华中以及陕南汉江流域,不仅拥有清热止血、解毒消肿的药用价值,更蕴含粽叶多糖、黄酮、矿物质、维生素等近40种活性成分。这些天然精华不仅赋予粽子特殊的防腐效果,更添一抹清新宜人的草木香气。
箬叶
二、芦苇叶,常见于水边湿地,其叶面细长,边缘或带微绒,形态优美。因其质地较薄,通常需要多层叠放使用,以确保粽子的完整包裹。芦苇叶的细腻纹理与自然清香,为粽子平添了几分雅致与柔情。
芦苇叶
三、粽粑芦叶,属于多年生草本植物,根茎强健,叶片长卵形,边缘或直或波,形状独特。粽粑芦叶以其细长的叶形,尤其适合包制原味粽子,能够最大程度地保留食材的原始风味,让人回味无穷。
粽粑叶
四、玉米叶,作为禾本科家族的一员,其叶片富含营养,带有与众不同的田野气息。尽管叶面略显短窄,质地稍脆,需多层叠加以确保紧密包裹,但玉米叶的独特风味,为粽子世界带来了新鲜感与多样性。
玉米叶
而在我们恩施地区使用的粽叶,也多是使用箬叶。而用箬叶包粽子,最早记录见于唐代,诗人柳宗元曾在首诗中写到:“青箬裹盐归峒客,绿荷包饭趁虚人”。此外,箬叶还是一种常见的中药,性凉、味甘,其功效包括清热解毒、利水消肿;作用包括降血压、通便。可以说,“箬叶是粽叶中的“王者”。
箬叶包粽子
但是,你一定想不到箬竹的名字是怎么来的,竟然是因为它的叶片非常柔韧!《本草纲目》中记载:“箬,若竹而弱,故名“箬竹”。表面光滑,颜色碧绿的箬竹叶,清香竹香味突出且柔韧性强,两张箬竹叶就能轻松的包出不漏米的饱满糯粽。
箬竹叶
此外,箬叶还可制作雨具,唐朝诗人张志和的《渔歌子》一诗中就为我们揭晓了答案:“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所谓的“青箬笠”说的就是箬竹叶制作的。
青箬笠
生长着这么有用的箬叶,箬竹却不像它的竹子兄弟姐妹们那般高大,甚至有人将它误认为是芦苇。默默无名的将自己奉献给了人类,让人们可以用它的叶片包粽子,用它的全身制伞具,可以说是箬竹是人们生活中的“无名英雄”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