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历史知识 >

古都开封为何会在宋朝崛起,并成为第一大都市

201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4-06-10 08:45:13    

开封是座历史名城,自夏朝其城市群便开始形成。开封古称“汴”,曾有夏、魏、后梁、后晋、后汉、后周,宋,金八国定都于此,有“八朝古都”之称。

但在宋以前,开封虽然有作为国都的历史,但是大多数都并非是大一统王朝,而仅仅是区域性强权割据一方的选择,因此在宋以前的开封的经济、文化、历史地位是远远比不上同处河南的洛阳与关中的长安的

开封地处中原腹地黄河之滨,坐拥广阔肥硕的黄河平原,但这却恰恰正是开封的致命缺点所在,《后汉书·荀彧传》曾说:“颍川,四战之地也,天下有变,常为兵冲。”其实和颍川毗邻的开封城何尝不是这个境地呢,地势平坦无险可守,却偏偏又是中原要冲,难免遭受兵祸。

历史上在这发生的大战不计其数,战国时期著名的水淹大梁就曾让这片土地沦为泽国久久未能重建。五代十国中的后梁、后晋、后汉、后周每逢兵变,开封作为都城无可避免的都要遭受一番摧残。因此宋以前开封城仅仅只是一座普通的郡城而已,人口经济各方面都没有突出的优势。

而这样的开封为何能在宋朝翻身一跃成为世界著名超级大城呢?其中离不开三大原因。

1.乱世中的机遇

开封的崛起离不开同行的衬托,汉唐时期曾今沃野千里的关中与洛阳因其富庶早已被长年的战争与掠夺破坏的面目全非,人口和基建被大大的破坏,而后继的割据王朝因其能力与天下局势的原因,是没有能力和时间去重建这些曾经的龙兴之地的。

但又因古代交通与通讯能力的限制,一个王朝想要争霸天下必须把首都定在靠近中华大地较为中部的地方,这样才能有足够的影响力去辐射和控制中原地区。这样看来,后继汉唐的五代十国都城的选择其实是非常有限的。

并且在后来后梁朱温杀死唐昭宗、唐哀帝,自立为帝,此时天下未定,关中也早在战火中付之一炬,而开封作为朱温的大本营所在,拥有一定的城市规模并且统治较为稳定,一下之受宠荣升成为了一个王朝的都城,在中原的地位大大提高。

纷纷扰扰百年后,开封城外陈桥驿,赵匡胤一场黄袍加身的好戏让他成为了大宋的太祖,但北宋初期的局势是非常复杂的,南方有诸侯割据内患未平,北方有契丹、北汉虎视眈眈。北宋开国方兴未艾,对外要用兵征战,对内又要安抚后周遗臣。

开封经过几代王朝作为都城的发展,已经成为了中华大地上数一数二的大城市,而刚刚建立的大宋继承前朝旧都以及其行政机构,无疑是省时省力的最好方法。

即使后来平定天下后赵匡胤多次想继承汉唐遗风,迁都长安或者洛阳,但是早已被战火付之一炬的长安与洛阳万万无法接纳一个庞大的新兴王朝的。

并且每逢赵匡胤有迁都的想法,作为继承人培养的其弟开封府尹赵光义都是极力反对的,毕竟以封建王朝的残酷谁也不想离开自己多年来苦心经营的势力,为了安抚朝廷迁都之议也只能每每作罢。

在其他城市的选择上宋朝也是匮乏的,远在蜀地的成都只能作为割据政权偏安一隅的乐土,而在远在南方的金陵或建安远离北宋的势力根基又是刚刚平定,政治局势极度的不稳定,又因路途遥远花费必然不菲,北宋是万万没有这个条件与能力迁往金陵的。

而在北方的选择上因燕云十六州的归属问题,北方基本上无险可守,在北宋中期与辽国的争斗中,辽国骑兵常常直驱黄河,若无黄河天险,只怕宋朝早早就灭亡了,因此北方也是万万不能选择的,开封亦因此延续了它的王都荣幸,并在接下来的时间里更为辉煌。

2.筑城者们

一座城市虽然会因为它的政治地位提升得到机遇,但是要想成为世界上最为繁华的城市,仅仅有此机遇是不够的,毕竟打铁还需自身硬。

在人口衡量生产力的古代,开封是怎么在短期发展出如此多的人口的呢?

那不得不提及宋朝重文轻武、强干弱支的政策。战争总会为人们带来血的教训,而后人便会吸取前人的经验,唐朝因藩镇而亡,其后继者宋便采取收拢兵权的措施,不再分化兵权在外设立藩镇,而是将兵权牢牢抓在中央。

宋朝开封城外的常驻中央禁军在宋太祖时期便与在外驻扎的厢军呈55对分,至仁宗时期更是号称80万禁军,中央兵力几乎是外地驻军的两倍,恰恰位于黄河中下游平原的开封城拥有一块肥硕广袤的土地能够有足够的耕地去孕育人口,因此大量的人口迁徙往开封,开发了周围的土地的同时,也极大的增长了城市的人口与生产力,使商品经济有足够的沃土萌发。

另外开封城能够成为当时最大最繁华的城市离不开它的设计者和管理者们的愿望,因为他们的高瞻远瞩开封城才能容纳这么多的人口与繁荣的商业。

城池从内到外分别是宫城、里城、外城,各个区域承担不同的责任,抛去皇宫内城不谈,里城在设计上周长二十里,共有5道大门其中东面占有2道,是开封城内经济最重要的部分。城内商业区、居民区、行政区划分得井井有条,建筑商铺鳞次栉比,一应生活所需应有尽有。

再说外城,据史书记载“周五十里,一百六十有五步,横度之基五丈九尺,高度之四丈。”换算成今天就是周长50里城高12米厚18米,占地广阔气势恢宏。

外城四面共有城门12座,同时有汴河、蔡河、五丈河、金水河四河贯城,护城河宽度有三四十米,设有水门6座,水陆大道都极其宽阔运输方便。宋朝巅峰时的开封,整个城区分8厢120坊,人口达137万,是十二世纪世界上最大的城市。

3.路通财通

路通财通的道理自古就有,开封本来就是中原地区陆地交通运输的枢纽之一,后晋太祖石敬瑭在巡视开封的时候就曾说:“汴州是四通八达之邻”。随着北方的长期战乱大量汉人南渡以及东南地区商品经济的发展,宋朝时期的南方经济已经超越北方成为中原王朝最重要的经济来源,朝廷的税赋“实仰东南财赋”。

而在此时北方的城市想要成为一座超级大城离不开江南地区的输血。但是由于中国地理形势的特殊性与陆路运输的局限性,使得在南北方向上陆路运输的成本和损耗率是非常高的。因此在宋朝之后水路运输就成为了中原王朝沟通南北互通有无的主要渠道。

水运物美价廉运量大并且比起地形复杂的陆路管理上更为方便,同时还能依河流布局商业区与军事防御一举多得。

但是开封城虽然坐拥汴河,但是那仅仅是泗水的一条支流,运力有限辐射的地区也非常有限。那开封为什么会成为后来的水陆都会呢?那不得不提到那位为开封府开路的人—隋炀帝以及他一手所建的京杭大运河。

京杭大运河接连南北而开封恰恰地处运河中枢,地理位置得天独厚。同时开封的后来经营者们又以京杭大运河为核心,以汴河、惠民河、金水河、广济河为框架,构造成了“漕运四渠”,扩张和完善了开封城四周的水路运输网,使得开封城水道的运力大大提高。

同时又因开封城庞大的人口基数与国都效应带来的商业机会非常多,一时间南北方的水陆货物都争先运往开封,开封一下子跃升成为整个中原大陆的经济中心,开封城变得热闹起来自然也是情理之中的事情了。

在另一个方面,由于北方有西夏虎视眈眈,北宋失去了重要的马匹来源,同时丝绸之路早已堵塞多年。如此情况下宋朝加强了对水师的重视程度,宋代的造船技术和航海技术明显提高,指南针广泛应用于航海,航海能力大大提升。

因此宋人们另辟蹊径,大力发展海上丝绸之路,海上贸易的兴盛也大大缓解了宋朝对于某些稀缺物品的需求。而开封虽然远离海洋,可作坐拥国都身份的它,必然会得到这些贸易的输送,据史书记载,宋代时期开封同样有大量外国人定居在此,由此可见开封的对外贸易或许比不上巅峰时期长安城的万国来朝,但也是非常的兴盛的。

同时宋代在“三易回河”以前,黄泛区的河流还是较为稳定的,从开封顺河直下到达海边不过几日,交通极其方便。这也极大促进了贸易商人沿河直达开封进行交易。

可悲的是封建王朝国都的命运总是悲惨的,繁华的开封已经随着宋朝的浮沉逝去,今人也只能在《清明上河图》的绘画或者《东京梦华录》的字里行间之间一睹当时这座超级城市的面貌,读起“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的诗句,也不禁为这座开封城涌起几分怅然。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