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谷一)
李谷一是歌坛常青树,是享誉海内外的女高音歌唱家。她原是湖南花鼓戏演员,因主演花鼓戏电影《补锅》成名。
1974年,李谷一考入中央乐团任独唱演员,正式改唱通俗歌曲。她演唱的《乡恋》《妹妹找哥泪花流》《边疆的泉水清又纯》《我和我的祖国》《难忘今宵》等脍炙人口的歌曲,影响了一代又一代歌迷。
鲜为人知的是,李谷一自小父母离异,她的姐姐李安娜也是著名歌唱演员。自古继母继女难相处,但李谷一与继母的温馨亲情却动情催泪……
(早年李谷一)
李谷一1944年11月10日出生于云南昆明,上面有5个哥哥姐姐,她是家里最小的孩子。
李谷一的父亲名叫李世康,是湖南长沙人。李谷一出生不久,父亲回到长沙工作,举家迁往长沙定居。李世康在长沙一所外贸学院教英语,是一位儒雅的知识分子。
李谷一的母亲出身大户人家,性格要强,夫妻俩因家庭背景差异、性格不合,经常发生磕绊。
李谷一的哥哥姐姐尝透了家庭不睦的苦楚。李谷一因为年龄小,对那段生活没有什么记忆。因为她3岁那年,父母就离婚了,李谷一和5个哥哥姐姐全都跟着父亲生活。
(左起:刘晓庆、李谷一、陈冲)
父母离婚后,李谷一的母亲被娘家接走了。此后李谷一很少见到母亲,母爱在她的记忆里是模糊的碎片。
1949年,全国解放前夕,李谷一的母亲随娘家人去了台湾,后来又去了美国,李谷一再没见到过母亲。
李谷一7岁时父亲再婚了,继母名叫向大威。她也是湖南人,从小就具有反抗精神,父母逼她缠足时,她将裹脚布解下来扔进池塘里。
向大威的哥哥在长沙读书,她12岁就跟着哥哥来长沙求学,哥哥将妹妹送往周南女中就读。
(让日本女篮胆战心惊的两江女篮)
中学毕业后,向大威考入两江妇女体育专科学校,她个子高,身体素质好,是学校女篮的主力队员。
1931年4月,向大威随队赴日本参赛。由于经费紧张,向大威与队员们乘坐最便宜的轮船。为了省钱,他们一天只吃一顿饭。
而且由于轮船颠簸得很厉害,向大威将吃的饭全吐出来了。到达日本时,向大威瘦了3斤。
两江女子篮球队与日本国家女篮及日本长崎女篮共进行了10场比赛,两江女篮取得了9场胜利,在日本引起轰动。
向大威也有过一次失败的婚姻,身边有一个儿子,她带着儿子与李世康再婚。
(李谷一年轻时)
孩子对继母有着天生的排斥,李谷一刚开始不理继母。经常有亲友悄悄对她说:你以后不知道要挨继母多少打,你爸爸也不会护着你。
很多继母在晚上打继子继女,李谷一怕挨打,特别害怕天黑。夜里她穿着长衣长裤睡觉,连袜子也不脱。她想:要是继母打自己,她可以少遭点罪。
但半年过去了,李谷一一次也没挨继母的打。反倒是继母每隔两天会给她煮个鸡蛋,而继母带过来的弟弟却没这个待遇。
看着姐姐吃鸡蛋,弟弟也吵着要吃,继母便说:姐姐是女孩子,长得瘦,需要补充点营养。
(李谷一年轻时)
继母的爱,捂暖了李谷一冰凉的心,她在心里接纳了继母。
继母嫁过来第三年,又给李谷一生下了个弟弟。这样一来,李谷一就有5个哥哥姐姐,两个弟弟。
向大威在湖南师范大学教体育,李世康与妻子收入都不高,夫妻俩要养8个孩子,承受着巨大的经济压力。
向大威很有生活智慧,每年过年她会给李谷一及她的哥哥姐姐,每人做一身新衣服,而向大威的两个儿子,都穿哥哥姐姐的旧衣服。
有的上衣、裤子太肥大,向大威就动手改小。
遇到节日,向大威和丈夫的单位发些糕点,她从不让自己的两个儿子多吃,要等继子继女回家后一起吃。
别的再婚家庭打得鸡飞狗跳,父母和各自的孩子分成两个阵营,互相对立,水火难容。而李谷一家却风平浪静,这主要源于向大威的善良、包容、公平。
因此李谷一和哥哥姐姐都很尊重继母。李谷一的父亲早年毕业于湖南大学,是文艺积极分子。他思想开明,家庭教育氛围民主平等,因此李谷一从小活泼开朗,爱唱爱跳。
父亲本来要李谷一考医学院,将来当医生,但李谷一却想考湖南省艺术学校。
李谷一有个姐姐名叫李安娜,16岁应征入伍,是新疆军区文工团的歌唱演员。纪录片《军垦战歌》的主题曲《边疆处处赛江南》,就是李安娜首唱的。
远在新疆的李安娜经常给妹妹写信,鼓励李谷一走歌唱之路。
因此李谷一不顾父亲的反对,于1958年考入湖南省艺术学校。
1961年,李谷一从省艺校毕业,被分配到湖南省花鼓戏剧院当演员。1964年珠江电影制片厂出品花鼓戏电影《补锅》,李谷一因在片中饰演女一号“兰英”,在全国一举成名。
(《补锅》剧照)
李谷一在片中的唱段《野菊花开满坡》《手拉风箱》等,被广为传唱。
此后,李谷一又主演了《送货路上》《刘海砍樵》等20多部花鼓戏,是花鼓戏最红的名角之一。
李谷一在长沙演出时,父亲和继母会去剧院看。孝顺的她每次都会用不多的收入,给父亲和继母买点水果和瓜子,让他们边看边吃。
李谷一平时回家,也要给两个弟弟带点吃的。两个弟弟都黏她,将李谷一的剧照剪下来贴在床头。
(李谷一剧照)
(李谷一的姐姐李安娜)
1965年,李谷一随湖南省花鼓戏剧院进京演出《补锅》,与周总理合影时,李谷一被安排蹲在总理的前面。
当时全国多家文工团,都派人来学《补锅》这出戏。李安娜也被新疆军区文工团派到长沙,跟着妹妹学唱《补锅》。
李谷一的姐姐李安娜1964年就结婚了,她的丈夫名叫柳城,是黑龙江省哈尔滨人。柳城在北京电影制片厂工作,后升任国家电影局副局长。
1966年,李安娜从新疆军区文工团转业,进入北京电影制片厂工作。
(金铁霖)
这年12月,李谷一来北京串联。姐夫柳城与金铁霖是发小,经他牵线,李谷一跟随金铁霖学声乐。
朝夕相处中,李谷一与金铁霖产生了感情。1968年,两人在北京低调结婚。婚后李谷一在长沙工作,金铁霖在北京的中国音乐学院任教,夫妻长期两地分居。
由于聚少离多,加上其他原因,两人一直没有孩子。金铁霖觉得自己没有给李谷一带来幸福,主动提出离婚,最终两人分道扬镳。
1974年,李谷一考入中央民族歌舞团,来到北京工作。1976年,李谷一与肖卓能再婚。
(李谷一与肖卓能)
他1942年出生,比李谷一大两岁,父亲是开国大将肖劲光。肖卓能在中国海洋技术总公司工作,他生性平和,没有一点高干子弟的架子。
婚后第二年,李谷一夫妇在北京生下女儿肖一。李谷一演出忙,丈夫要上班,他们本准备请保姆照顾女儿。那时继母已经退休了,她觉得保姆照顾孩子不尽心,便主动来北京帮李谷一夫妇照顾宝宝。
李谷一经常不在家,平时家里只有向大威和外孙女,有时忙起来她连饭也吃不上。后来为减轻继母的负担,李谷一夫妇又请了一个保姆来家里帮忙。
向大威一直将外孙女带到上小学才回长沙。在北京的几年里,李谷一见证了继母带宝宝的不易:她每天早晨6点钟就起床,一天到晚围着孩子和家庭转。
(向大威(左)与昔日女篮队员)
遇到孩子生病不吃饭,向大威急得嘴上都起了水泡。好几次李谷一夫妇不在家,女儿生病了,向大威和保姆夜里带着孩子去医院。深夜没有公共汽车了,两个女人轮番背着肖一赶到医院。
朝夕相处中,李谷一与继母感情浓得像亲生母女,肖一对姥姥的感情也很深。姥姥离开北京时,李谷一和女儿都依依不舍。
李谷一在接受采访时,从来没说向大威是自己的继母,总说我母亲。因此外界都以为李谷一是向大威的亲女儿。
继母回长沙后,李谷一经常打电话让父亲和继母来北京小住。但向大威和老伴担心给女儿女婿添麻烦,很少来北京。
(李谷一下工厂为工人演出)
李谷一也抽不出大块时间回长沙,便趁去湖南演出间隙回家看望继母和父亲。
为了与继母多一些时间相处,李谷一不住主办方安排的宾馆,而住在父母的家里。晚上她也不去宾馆参加酒宴,在家吃继母做的饭。
李谷一的大弟弟与她没有任何血缘关系,小弟弟与她同父异母,但李谷一与两个弟弟感情很深,他们上大学、结婚、买房,李谷一都给予经济资助。两个弟弟在感情上也依恋李谷一。
李安娜调入北影厂后没有再唱歌,起笔名夏兰,转行做编剧。她创作的电影剧本《珍珍的发屋》,经北影厂拍摄,1987年在全国公映后引起巨大的反响。
(李谷一的姐姐担任编剧的电影作品)
此后夏兰还创作了电影剧本《特别手术室》,与丈夫柳城一起创作了电影剧本《故乡的旋律》,这两部影片在当时也有一定的影响。
1997年,柳城以广电总局领导的身份,进入央视电影频道担任艺术总监。
2006年,柳城还出版了《电影三字经》,黄宗江为他写书评,著名导演谢铁骊、吴贻弓为他写序,张艺谋等为该书写评论。
(柳城)
李谷一在接受采访时,从来没有提姐姐和姐夫,担心别人说她借机为姐姐、姐夫扬名。
2016年,李谷一72岁时,父亲和继母都先后离世了。继母晚年有老年病,李谷一经常给她买药,去长沙看望继母。
继母临走前,含泪对李谷一说:有你这样的好女儿,我知足了!
继母走后,李谷一与两个弟弟依然有来往。只是李谷一年龄大了后,走动不方便,兄弟姐妹一年多才见一次面。
2020年5月29日,李谷一的丈夫肖卓能在北京因病去世,享年78岁。
(李谷一与丈夫肖卓能)
(李谷一近照)
丈夫走后,李谷一沉浸在巨大的悲痛中,兄弟姐妹虽然见面不多,但经常在电话里安慰她,独生女儿肖一成了李谷一的精神支柱。
如今李谷一已经79岁了,她爱歌唱像爱生命一样,只要有单位请她演出,李谷一还愿意参加。
晚年的李谷一爱回忆往事,她对亲生母亲印象不深,但继母给予她的爱和温情,永远刻在她的心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