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人物百科 >

李世民亲征高句丽,从一往无前到被迫撤军,天可汗的唯一一次失利

926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4-06-09 08:53:55    

唐太宗一生征战无数,攻无不克、战无不胜,帮助大唐打下了辽阔的疆土,破薛举、败刘武周,虎牢关一战平灭王世充和窦建德,以李世民的战功,历代帝王难有出其右者。

然而,同隋炀帝类似,李世民也在远征高句丽之时,折戟沉沙,露出疲态。天可汗一世英名当然会流传万载,但唯独高句丽一战,着实令人遗憾。

一、高句丽发生政变,独裁者上台

贞观十六年,泉盖苏文杀掉了高句丽原国王高建武,自己掌握大权,这位独裁者的霸道和血腥,也令李世民大为不满。

为了稳固政权,泉盖苏文不仅杀掉了国王,还杀掉了百余名朝廷大臣,整个高句丽高层遭遇一次大清洗。泉盖苏文把高建武的儿子高藏立为国王,自己独揽大权,挟天子以令诸侯。

泉盖苏文掌权后实行暴政,身上杀伐之气慎重,他时常带着五把刀,每每上下马匹,必须要重臣或者武将伏在地上,做垫脚石。如果泉盖苏文要出门,必定是前呼后拥,在其暴虐统治之下,高句丽百姓也深受其害。

事实上,李世民不一定关心高句丽的新领导是谁,只要继续服从大唐统治,其他都可以照旧,只是个泉盖苏文不仅对内搞独裁统治,对大唐不再有任何敬畏。高句丽开始走上对外扩张的道路,百济联合高句丽,攻占新罗数十座城池,并要想断绝新罗给大唐朝贡的道路。

史料记载“上曰:盖苏文弑其君,贼其大臣,残虐其民,今又违我诏命,侵暴邻国,不可以不讨。”

至此局面,李世民不能再束手不管了,其实当时的李世民还是很克制了,为了避免战火,他多次派出使者警告泉盖苏文,但泉盖苏文不予理睬,继续我行我素,于是李世民决定亲征高句丽。

二、势如破竹

李世民给了高句丽足够的时间考虑问题的严重性,但高句丽没有悔改之意,为了解救当地百姓,为了大一统江山,贞观十九年,李世民亲率大军出征。

在此之前,李世民已经命令修造了四百艘舰船,并命令契丹、靺鞨等部队发兵进行试探性进攻。接着,李世民命张亮为平壤道行军大总管,常和为行军副总管,乘舰船率四万三千人从水陆向平壤进军。


命李世勣为辽东道行军大总管,李道宗为行军副总管,率六万余部队向辽东进发。唐军的数量不算太多,但此时唐军的战力可谓是最强时期,很李世勣的部队就攻下盖牟,张亮攻下卑沙。

大军攻到了辽东城下。

李世民亲自渡过辽水,并命令士兵拆毁桥梁,背水一战的目的就是激励士气,而且他们的皇帝同样身临险境,唐军士气大振。由于辽东城下敌人挖了大量壕沟,必须尽快填平,李世民亲自上马,将沉重的土包负在马上,和将士们一起工作。

或许有些人认为李世民这是在作秀,但作秀能做到这个地步的皇帝真的没几个,想当年,李世民可经常是带队冲锋陷阵,只是年龄有些大了,但仍算是宝刀未老。

唐军开始攻城,不分昼夜,士兵们奋勇厮杀,不畏生死,足足进攻了十二天,都没有起色,李世民派敢死队点燃了西南城楼,这才攻下了辽东城,斩杀敌军万余人,俘获高丽士兵一万多人。

高句丽士兵战力之强悍、战斗意志之坚定,在当世少有人能匹敌,如果不是唐军实力尚可,如果没有李世民亲自助战,可能真的很难攻克。

三、攻克白岩城

在唐军攻城的同时,不停有敌军的援军到来,唐军兵少,而高句丽兵多,所以打得十分艰难。在进攻白岩城之时,乌骨城派出一万援兵救援,大将契苾何力只率八百骑兵前去阻击,战斗空前激烈,契苾何力腰部被长枪刺中,被挑落马下,将军薛万备单骑救援,在乱军之中救出了契苾何力。

契苾何力回来后,情绪激动,让人草草包扎了伤口,提刀上马,继承开战,众人看到契苾何力的勇武,备受鼓舞,追击高句丽军几十里,杀敌一千余人,大胜归来。契苾何力是去阻击援兵,围城的工作仍在继续,白岩城还是没有被攻下了。

为了加快进攻进度,李世民采取了非常规手段,他对将士们道:“如能攻下此城,城内男女、财物都赏赐给诸将。”重赏之下必有勇夫,唐军将士得到皇帝的承诺,那自然更是英勇无畏,拼命攻城。

然而就在城池将破之际,城中守将要献城投降,李世民仔细考虑后,还是准备接受对方投降。此时李世勣得知消息,马上来找皇帝:“陛下,将士们浴血厮杀,不就是为了城中财物,如今却要接受对方投降,这不是辜负了将士们杀敌的决心吗?”

李世勣很清楚,他必须要跟李世民争个明白,战斗如此残酷,如果皇帝出尔反尔,那么将士会心有不甘,这对军心不利,处理不好的话,后果不堪设想。李世民立刻下马认错:“将军所言极是,只是既然对方已经投降,纵兵杀戮朕还是心有不忍,大家放心,凡是有功者,朕将用府库中银两赏赐诸位。”

李世民之举不不可谓不高明,既安定了军心,也减少了伤亡,白岩城被攻下,唐军将开始新一轮的进攻计划。

四、折戟安市城

安市城是高句丽重镇,也是平壤的门户之一,所以不论如何高句丽都不能丢掉安市城,这回高句丽把老本都赌上了,集结十五万大军,救援安市城。

这回攻城的问题先放到一边,这十五万敌军才是大麻烦,李世勣领兵一万五千列阵西岭,长孙无忌率兵一万一千,出奇兵攻敌军后路,李世民亲自登上北山,指挥战斗。这又是一次以少击多的战役,而这次李世民又赢了,李世民不愧为当时最优秀的战场指挥官。

见长孙无忌得手后,李世民马上下达全军进攻的命令,十五万敌军数量庞大,动转不灵,就这么被唐军分割宰杀了,高句丽军大败,被斩杀两万级。

唐军虽然势如破竹,无往而不利,但经历多场激战,将士们也是身心俱疲,摆在他们面前的安市城仍是岿然不动,李世民面临两难境地。如果绕过安市城,直接进攻防守较弱的乌骨城,这样战局可能发生转机,还可以直取平壤。

李世民仔细思量之下,还是觉得用最稳妥的办法,那就是继续进攻安市城,攻破之后再继续进攻建安,因为唐军孤军深入,如果被敌人断了粮道,那后果难以预料,最终李世民选择了一条最稳妥的办法。

既然不敢承担那巨大的风险,那么收益相对也会减半,高句丽军兵在安市城誓死顽抗,男女老少皆上城守备,唐军进攻多日,无法攻克。随着时间延长,天气转冷,水草枯竭,加上粮草供应不足,李世民只得下令唐军撤退。

李世民最后的选择是明智的,固然唐军无法攻克安市城,但此战总共斩杀敌军四万余人,俘获七万余人,而唐军将士战死的仅两千余人,如此战绩,并没有影响到天可汗的无上荣耀。

此次远征高句丽之战,只是李世民身上的一道小小的瑕疵,这让唐太宗看起来更加真实伟岸。经过此战,高句丽遭遇重创,而顽固不化的高句丽终归还是倒在了高宗脚下,再也不复存在。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