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人物百科 >

北宋第一暖男苏辙的生平简介

55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4-05-26 22:09:57    

#暑期创作大赛##头条创‮挑作‬战赛##文人墨客那些事#

他是北宋第一暖男,是个不折不扣的宠哥狂魔,一生只做三件事:吃饭,睡觉,捞哥哥。

公元1039年3月18日,苏辙出生,是个典型的双鱼座暖男,个性安静,不爱说话,感情丰富,善解人意,比哥哥苏轼小两岁。

兄弟俩从小一起学习,一起玩,感情好到不行有多好呢?好的后人调侃说,苏辙这一生只做三件事,吃饭、睡觉、捞哥哥。苏辙,字子游,别名小苏,又名苏轼的大怨种弟弟。其实他不仅是个高质量弟弟,更是个模范丈夫。

1055年17岁的苏辙娶了小两岁的卢氏,后来他曾在那首《赠内》诗中写道:与君少年初相识,君年十五,我十七。婚后二人相敬如宾,琴瑟和鸣,后育有三子妻女,其中有两女早夭。苏辙与妻子。子如是,伉俪情深,白头偕老,一生从未纳过妾。纵观宋朝名人,能够做到一生不纳妾的,除了苏辙,也就只有司马光和王安石了。

1056年,苏辙和父亲、哥哥一起到汴京参加科考,途经成都时拜访大臣张方平。张方平评价两兄弟说:"二子皆天才,长者明敏,尤可爱,然少者谨重,成就或过之。"就是说,哥哥性格开朗,将来一定人见人爱,弟弟性格严谨,将来成就或许比哥哥还高。后来两人的发展果然如张方平所言,子瞻成了花见花开的大文豪,子由成了位高权重的副宰相。

1057年,他们来到开封。这一年的都城星光耀眼,唐宋八大家中的六位此时都在京城,兄弟俩参加会试,都考中了进士,一时间轰动京师。这一年,苏辙才19岁,可谓是年少成名的天才学霸了。同年母亲去世,父子三人回到蜀地。1060年,他们搬家到京城,住在了苏洵贷款买的别墅里。我们都知道苏轼是个大大咧咧的嘴强王者,其实苏辙更是个语出惊人的怼人小天才。

这不,1061年的制科考试,苏辙就展现了自己愤青的一面。制科考试是当时最高级别的公务员考试,却因苏辙生病而推迟了一个月举行。在考试中,他写了一篇《御事制科策》,主要论述了四个方面:一说仁宗太懒,没朝气,二说太沉迷于女色,三质问仁宗把钱都花哪儿了,四质疑"庆历新政"效果不行,把当时的最高领导宋仁宗批的一无是处,引起了官圈的激烈讨论。

司马光评价说:"所试文辞,臣不敢言","太大胆了,我都不敢这么说。"而这次考试的目的就是为了选拔敢直言觐见的人,出名的仁慈皇帝宋仁宗没生气,还把苏辙录取为四等,仅次于苏轼。到后宫后,仁宗跟皇后说:“朕今日为子孙,得两宰相矣。”原以为,通过制策考试就能得到重用,没想到只得了芝麻小官。苏辙不乐意,以照顾父亲为由不肯赴任。

1066年,苏洵逝世,兄弟俩扶柩还乡,守孝三年。1069年再次回到京师时,北宋政坛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在宋神宗的支持下,王安石变法开始了。苏辙和哥哥都喜欢说真话,不支持新法,于是双双被贬。在尔虞我诈的官场,不会妥协的人往往举步维艰。此后的十年间,苏辙都在地方担任不起眼的小官。

1079年,乌台诗案发生,苏辙这个冤种弟弟为了哥哥的事操碎了心。他写《为兄轼下狱上书》向皇帝求情,请求用自己的官职替老哥赎罪,还到处求人托关系为哥哥求情。当狱中的哥哥以为自己命不久矣时,写下“与君世世为兄弟,再劫来生未了姻”,可见兄弟情深。后来又在王安石和太后等人的帮助下哥哥总算是保住了小命,这次兄弟俩又双双被贬。

直到1085年哲宗继位,高太后垂帘听政,开始启用司马光等旧党,苏辙才迎来自己政治生涯的高光时刻。他政绩斐然,一路升职加薪,1092年升任门下侍郎,成了位高权重的副宰相。

按理说,作为大宋待遇丰厚的高级公务员,苏辙应该非常有钱,但他经常在自己的文章里哭穷,“我年七十无住宅,金斧登登乱朝夕安。”70岁了还没买房,为啥呢?部分原因是借给了哥哥好多钱,但最主要原因还是他有五个女儿。五个女儿是什么概念?相当于如今有五个儿子的家庭压力。苏轼曾说:“子由有五女,负债如山积”。因为宋朝流行厚嫁。娘家一般要为女儿准备非常非常丰厚的嫁妆,在备嫁妆这方面,那是一个比一个卷,老父亲苏辙大半辈子的积蓄都花在了给女儿们准备嫁妆上。据说为了给小女儿备嫁妆,卖掉了在开封城郊的多亩良田,整整凑了9400缗,相当于现在的750万人民币。好家伙,这就是有钱人的世界吗?。由此可见,苏辙对待子女也是尽心尽责,当之无愧的好父亲。

1093年,哲宗亲政,新党重新得势,苏辙兄弟俩又开始了被贬生活,之后再也没有大的作为。1097年,聚少离多的兄弟二人相遇在藤州,苏辙送哥哥赴任海南,两人在雷州渡海作别,这是他们此生最后一次见面。

1101年,哥哥苏轼在常州去世,临终遗言中只提到了弟弟苏辙:“惟吾子由,自再贬及归,不及一见而诀,此痛难堪。”豁达了一辈子的苏轼临终时最大的遗憾就是没能再见弟弟苏辙一面,苏辙得知后悲痛不已,在祭文中说:“手足之爱,平生一人。”这段一辈子不离不弃的兄弟情中,苏辙表现得更像一个兄长,他稳重谨慎,事事为哥哥着想。

《宋史•苏辙传》评价这两个人:“辙与兄,进退出处无不相同,患难之中,友爱弥笃,无少怨由,近古罕见。”然而,人生总有分别,哥哥终究先走一步。“归去来兮,世无斯人,谁与游?”晚年的苏辙闭门不出,几乎断绝了一切人际往来,在颖昌(今河南许昌)居住了11年,终日读书著书,绝口不谈政事。

1112年10月25日,74岁的苏辙病逝后葬于苏轼墓侧。他们终于实现了年少时“安知风雨夜,赴此对床眠”的愿望。长久以来,苏辙都隐匿在哥哥的耀眼光芒下,他谨慎稳重,笃实内敛,是一心为国为民的清正好官,亦是一生只爱一人的深情才子。他真挚踏实,温暖可靠。都说世人皆爱苏东坡,但东坡最爱的还是他弟弟子由。试问这样的兄弟情谁不羡慕?谁不想要一个可爱的子由弟弟呢?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