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人物百科 >

米芾书法家

24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4-01-30 21:57:12    

米芾 《伯充帖》行草书 纸本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米芾


米芾(公元1051~1107年),字元章,世居山西太原,后定居江苏镇江。宋徽宗时诏为书画学博士,赐对便殿,后擢礼部员外郎,出知淮阳军,人称“米南官”,又因举止颠狂,人称“米颠”。

米芾是宋代大书法家,他的书法成就,全凭勤苦练习而来。据他在《自叙帖》中说:“余初学先写壁,颜七八岁也,字至大一幅,写简不成。见柳而慕紧结,乃学柳《金刚经》,久之,知出于欧,乃学欧。久之,如印板排算,乃慕褚而学最久。又慕段季转折肥美,八面皆全。久之,觉段全绎展《兰亭》,遂并看《法帖》,入晋魏平淡,弃钟方而师师宜官,《刘宽碑》是也。篆便爱《咀楚》、《石鼓文》。又悟竹简以竹聿行漆,而鼎铭妙古老焉。其书壁以沈传师为主,小字,大不取也。” 段季即段季展,他是唐代宗时人,刘晏的门徒,擅长书法,曾书禹庙碑,为时人所珍,其运笔流美,贵华古朴,在当时书坛有大名。

从以上这段自述文字,可看出米芾自七、八岁开始练书法,一直到后来博采众长,其师承脉络很清晰。难得的是,他能虚心向同龄的书家学习,用心揣摸,不断进取,这是不可多得的品质。

又据《宣和书谱》中记载:“文臣米芾字符章,初居太原,后为襄阳人,官至礼部员外郎。……大抵书效羲之,诗追李白,篆宗史籀,隶法师宜官。晚年出入规矩,深得意外之旨。自谓‘善书者只得一笔,我独有四面’。识者然之。方芾书时,其寸纸数字人争售之以为珍玩,至于请求碑榜而户外之屦常满。……当时名世之流评其人物,以谓文则清雄绝俗,气则迈往凌云,字则超妙入神。人以知言,仍伟岸不羁,口无俗语,颀然束带一古君子。故赠其诗者,有‘衣冠唐制度,人物晋风流’也。……且类多行书,世亦罕及。”从这段文字中,我们可知米芾过人之处,不但书法出神入化,就连绘画、鉴赏、诗文也趋上乘。

总之,在书法上,他主要继承“二王”笔意,旁及大篆石鼓文,又苦练隶、楷、行草,最后融为一体,形成自己的风格。他对真、草、隶、篆、行书都能写,而尤以行草见长。

米芾《自叙帖》宋拓本(局部)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07

他发明“刷字”的写法,用笔迅疾劲健、尽势尽力,将笔意与内在的韵味、气魄以力量的方式全力写出,并追求自然,这便形成了他痛快淋漓、雄健清秀的特点,以快刀利剑的气势,代表作品为《蜀素帖》。

《蜀素帖》是米芾三十八岁时(公元1088年)所书的各体诗八首。米芾用笔如画竹,喜“八面出锋”。此帖用笔多变,正侧藏露,长短不一,粗细分呈,体态万千,充分体现了他“刷字”的独特风格。结字俯仰斜正,变化差异极大,形体以欹侧为主,表现了动态十足的艺术美感。董其昌在《蜀素帖》后跋说:“此卷如狮子搏象,以全力赴之,当为生平合作。”可见此帖最具代表性。

关于书体、笔势、行笔及用墨,他曾说:“学书贵弄翰,谓把笔轻,自然手心虚,振迅天真,出于意外。所以古人各各不同,若一一相似,则奴书也。其次要得笔,谓骨筋、皮肉、脂泽、风神皆全,犹如一佳士也。又笔笔不同,三字三画异,故作异。重轻不同,出于天真,自然异。又,书非以使毫,使毫行墨而已,其浑然天成,如莼丝是也。又得笔,则虽细为髭发亦圆;不得笔,虽粗如椽亦偏。此虽心得亦可学,入学之理在作字,必悬手,锋抵壁,久之,必自得趣也。”(《自叙帖》)

米芾《蜀素帖》 墨迹绢本 台北故宫博物馆藏01

流传后世的墨迹有《珊瑚复官二帖》、《研山铭》、《彦和帖》、《張都大帖》、《虹县诗》、《蜀素帖》、《参政帖》、《苕溪诗卷》、《论草书帖》、《张季明帖》、《叔晦帖》、《乡石帖》、《伯充帖》、《三吴帖》、《箧中帖》、《竹前槐后诗帖》、《临沂使君帖》、《清和帖》、《拜中岳命作、岁丰帖》、《留简帖》、《逃暑帖》、《值雨帖》、《方圆庵记》、《盛制帖》、《李太师帖》、《向太后挽词帖》、《公议帖》、《韩马帖》、《新恩帖》、《吴江舟中诗卷》、《淡墨秋山诗帖》、《穰侯出关诗帖》、《向乱帖》、《粮院帖》、《元日帖》、《德忱帖》、《恶札帖》、《焚香帖》、《道林诗帖》、《法华台诗帖》、《王略帖赞》、《提刑殿院帖》、《来戏帖》、《致伯修老兄尺牍、晋纸帖》、《适意帖》、《贺铸帖》、《丹阳帖》、《致伯充尺牍》、《惠柑帖》、《戏成诗帖》、《紫金研帖》、《政事帖》、《陈揽帖》、《烝徒帖》、《中秋诗帖》、《寄魏泰诗帖》、《建州帖》、《跋欧阳修集古录跋尾》、《褚临黄绢本兰亭序跋赞》、《跋蔡襄赐御书诗卷》、《跋苏东坡木石图》、《跋褚遂良摹兰亭序》、《跋步辇图》、《甘露帖》、《知府帖》等。

其中,代表作品为《蜀素帖》、《紫金砚帖》、《论书帖》、《多景楼诗册帖》、《珊瑚帖》等。另,著有《山林集》一百卷。子友仁,字元晖,力学嗜古,亦善书画,世号“小米”,仕至兵部侍郎、敷文阁直学士。

米芾《紫金研帖》 纸本 行书 纵28.2厘米 横39.7厘米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米芾学书勤奋,师承广泛,“取诸长处,总而成之”,时人称“集古字”。作品中,以《蜀素帖》、《苕溪诗卷》为最,达到了米芾行书的最高成就。他的诗书受到了时人的欢迎,据《宋史·文苑传》中说:“芾为文奇险,不蹈袭前人轨辙。特妙于翰墨,沈著飞翥,得王献之笔意。画山水人物,自名一家,尤工临移,至乱真不可辨。……王安石尝摘其诗句书扇上,苏轼亦喜誉之。”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