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中国历史上的文坛巨匠,大家肯定会想到李白和苏轼。这两人一人代表了唐诗的最高水平,另一人则身处宋词创作的顶点。但是除了李苏二人之外,其实还有一个人在历朝历代备受文人墨客的追捧,他就是三国时期"建安七子"的代表人物,曹植。
清代大文学家、清代诗坛领袖王世祯就曾经说过"自汉魏两千多年来,以诗见长的大家有很多,但能称得上仙才的,只有曹植、李白、苏轼三人。"作为三国时期文艺界的执牛耳者,曹植风格多变,既有《诗经》中"哀而不伤"对大雅的追求,又有《楚辞》中铺排跨饰,想象丰富的浪漫主义精神,可以说曹植的风格是早期中国的诗歌的集大成者。
除此之外,曹植还创新性地汉乐民歌的叙事性和古典诗经温丽悲远的情调相结合,推动了文坛创作主流从乐府民歌向文人诗歌的转变。曹植的创作以建安二十五年为界分为前后两期,前期诗歌主要表达出他的理想抱负,充满着乐观、浪漫的情调。曹植后期的诗歌则表达出由理想和现实的矛盾,以及对三国乱世的悲愤之情。
在曹植创作的众多诗歌中最著名的还当属《洛神赋》,曹操通过细腻的情感表达和环境烘托,描写出人神之间的真挚爱情,最终又落笔于"人神殊途",将最终感情推向顶点,让读者感叹命运无常,感受到浪漫凄婉之情。《洛神赋》的思想和创作对后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也为曹植奠定了高山仰止,景行行止的文坛地位。
除了在诗歌创作的成就外,曹植还在书画领域颇有建树,《宣和书谱》曾记载曹植少年时期记忆惊人,经常将胸中的感情化作笔墨写到书卷上,他用草书书写的《鹞雀赋》更是称得上当时的书法佳作。在绘画领域,曹植还著有《画赞序》这个理论著作,在这部著作中曹植不仅明确了表达出了绘画艺术的社会价值和社会意义,还将诗词创作的主观感受的技巧融合到绘画创作之中,他在书中还经常会十分感性地通过观者的情感反应来讨论情感对于绘画的影响,这一理论也开启了中国绘画艺术自觉的先河。
在曹植去世后的百余年,南北朝时期著名诗人谢灵运更是用"天下才有一石,曹子建独占八斗"来表达其对曹植的仰慕之情。曹植的才华在不少作品中都有所体现,比如在三国题材SLG游戏《九州劫》中,就有很多对于曹植的设计就有着非常多关于他的典故在其中。
《九州劫》中的曹植英俊潇洒,风流倜傥,在月光照耀下,他身居楼阁,左手拿着折扇,右手扶额沉思,桌上还有纸笔,仿佛为推敲创作陷入了沉思,完全一幅三国时期文人模样。除此之外,曹植的天生技能"七步成诗"同样取典自三国历史,曹丕为了王位逼迫曹植在七步之内作诗,曹植不紧不慢做出了一首"煮豆燃豆萁"来表达出对于兄弟相残的不忍,和对传统封建落后制度的批判。
李白曾评价到"曹植为建安之雄才,惟堪捧驾。天下豪俊,翕然趋风,白之不敏,窃慕高论。"如果曹植取代曹丕当上了皇帝,他还会有现在的文坛地位吗?而魏国又会发生什么样的变化呢?欢迎大家畅所欲言,在下方评论区说出你的观点和看法哟。